一、刘亮程笔下的黄沙梁象征啥?
刘亮程的散文抒写万物灵性,揭示自然与人的生存状态,思接古今,笔落万物。但他仅选择了小小的黄沙梁作为书写天地,这个小村仿佛有无尽的故事,让他说不尽,道不完。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黄沙梁是刘亮程魂牵梦绕的故乡,他生于斯,长于斯。对这个沙漠边沿的荒凉又落后的小村庄,刘亮程怀有深厚的感情和无限的感激。故乡的水土不仅养大了他,而且给了他见识和思想,他以此作为“根据地”和“瞭望台”,睁大眼睛看世界,看人生。
他写黄沙梁,就是在写世界,写人生。他把黄沙梁放大了,或者说,他把世界缩小了,他把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认识浓缩在黄沙梁了。刘亮程曾谦虚地说:“我的全部学识就是我对一个村庄的认识。我在黄沙梁出生,花几十年岁月长成大人,最终老死在这个村里。死后肯定还是埋在村庄附近。这便注定了我生死如一地归属于这片土地。”正是这种对故乡与生俱来的深情,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找到了倾吐感情的突破口。
在刘亮程的眼里,黄沙梁上空的那片天,比任何地方都蓝,天上的每一朵云,比任何地方都美。黄沙梁的一草一木都富有灵性,甚至黄沙梁的一头驴,也会在漫长冷寂的冬夜,“双目微闭,冥想着一件又一件大事,想得异常深远、透彻,超过任何一门哲学、玄学、政治经济学”。
黄沙梁的人,也同游走在世的生灵一样,生生死死,如四季更替一样自然。人的出生与离世,如同庄稼的播种与收割,庄稼熟透了,完成了它的一生;人“熟透”了,同样完成了人的一生。无大欢喜,也无大悲恸。虽非心静如水,但也波澜不惊。黄沙梁的人们默默地在荒野上劳作,烈日下,偶尔直起腰来,用袖口擦把汗,望望传来狗吠声的村庄,猜度着是某个生人进村了,之后又慢慢埋下头去干活。
黄沙梁的风在悄悄地刮,云在慢慢地飘,黑驴悠闲地从村东头晃到村西头。黄沙梁的节奏永远像一辆牛车,缓慢而安详。刘亮程也整日扛着铁锨“闲转”,抑或用他的锨不断地“改变一些事物”:铲平土包,使土包上的草与平地上的草再也分不出高低了;无故地挖一个大坑,几年后便深陷着一窝子墨绿;铲出一个土枕,一块平地,躺在荒野大地,酣睡一觉,用自己的身体喂喂各类小虫, 惬意无比。
黄沙梁虽然荒凉、落后、蒙昧,但它是刘亮程的巨大财富,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刘亮程找准了适合于自己的一块坚实的立足之地,就是他的村庄,他的黄沙梁,站在这个立足点上,并从此生发开去,抒写着他的人生,他的哲学。
其实,他的笔下之物,全是人们熟悉的、尤其是在农村司空见惯的事物。如花草虫鱼,马牛羊驴,鸡鸭狗兔,还有土屋、草垛、铁锨、院门、五谷、大地、风云,所以读他的散文有一种由衷的亲切感。
刘亮程的可贵和高明之处,不在于如实地描摹了这些事物,而在于赋予这些事物以丰富的内涵底蕴,对这些事物做出发人深思的理性思考和哲学思辨。
他把我们带到了一片熟悉而又陌生的领地,然后我们只能乖乖地听他唾星四溅地阐述和揭示这块土地上的秘密。告诉人们:万物与人原为一体一物,无高低贵贱之别,做人、做驴、做小虫,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在黄沙梁做一个人,倒是件极普通平凡的事,大不必因为你是人就趾高气扬,是狗就垂头丧气”。在刘亮程貌似胡言乱语的话语中,我们找到了一孔通往豁然开朗之境的亮点,嘿!散文原来可以这样来写!
黄沙梁之于刘亮程岂只是黄沙梁,表层上看,它是刘亮程生活、长大的故乡,从深层上看,它是刘亮程的灵魂栖息地,没有游子客居的喟叹,惟有对故乡的不尽爱恋。黄沙梁是他的精神家园。是他心中的一块净土圣地,是他的整个世界。旁人是难以介入的,也是无法介入的。它是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
他对黄沙梁的情,远非一般人对故乡的感情,他已经远远超过和升华了这种情感,成了他一生也割舍不下的情结。他自己也说:“我是在黄沙梁长大的树木,不管我的杈伸到哪里,枝条蔓过篱笆和墙,在别处开了花结了果,我的根还在黄沙梁。”
最终,刘亮程“扛着铁锨进城”了。但他的魂还在黄沙梁,那里有他永远挖不尽的宝藏,有他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他肩头上的那把铁锨,实际上成了黄沙梁的替代物,是连接都市与黄沙梁的精神血脉。这根血脉,给刘亮程输送着源源不断的营养,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不会切断这根血脉。所以,他“扛着铁锨进城”,仍然在书写着黄沙梁的故事,在诉说着黄沙梁似乎亘古不变的今昔。
二、刘亮程的遥远的村庄的写作背景?
刘亮程的遥远的村庄他的写作背景是基于他远离家乡之后在异国他乡突然有了对家乡的思念。然后他觉得看见眼前的景物都有家乡的影子。然后就借此机会他写了著名的作品遥远的村庄。
三、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的语言风格?
刘亮程的写作风格独特,他的文字基本都是乡土气息浓郁的语言,非常通俗易懂。在他的笔下,花、鸟、虫、树,都是活色生香的有灵魂的生命。在他眼里,猫、狗、牛、驴,都是跟懂得人命运一样的动物。自然界的风、雨、云,可以跟人类做互动,可以塑造人的灵魂。他的散文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他“一个人的村庄”,书写着他的心灵世界。刘亮程的散文表现出对生命的敬畏、尊重、关怀和怜悯。
四、刘亮程的写作手法?
一、哲学式的思考和诗歌化的语言
二、回归式的思考和蒙太奇式的表达方式
三、梦呓式的语言风格
四、刘亮程的精神村庄和散文欣赏
从这里我们也看到了刘亮程的多面性和创作的广度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在新疆》和《驴车上的龟兹》等,都是刘亮程创作风格多样化的展现。如果喜欢刘亮程,不妨多看看他的作品,小说、诗歌、散文等。
五、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中的拟人句?
也许我们周围的许多东西,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关键时刻挽留住我们。
一株草,一棵树,一片云,一只小虫。 它替匆忙的我们在土中扎根,在空中驻足,在风中浅唱...... 任何一株草的死亡都是人的死亡。 任何一棵树的夭折都是人的夭折。
六、共同的家刘亮程主旨?
文中深情地描述了这个家庭之中每一个成员对这个家的热爱,对牲畜们的宽容和爱护,最终竟然使它们都能认可、爱护、留恋这个家,大家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共同营造出一个充满友爱、生机勃勃的大家庭。
七、作家刘亮程坑房是什么样?
所谓“坑房”就是“地窝子”,有些地方也叫“地窨子”。
在过去贫苦的年代,人们盖不起房子,就往地下挖个大深坑,然后,就住在这个土洞里面,条件好的弄个窗户,条件不好的,就是坐在那个挖好的坑里,以求遮风避雨。
作家刘亮成小时候,跟随父母从甘肃逃荒到新疆,一个陌生的村庄里没有住的地方,父亲就挖了个坑房,而他也就是在这样的地窝子里住到了八九岁。
在一次访谈中,刘亮程说他现在写下的文字,正是对8岁的自己一种真诚的回望。他在回望中看到了那个8岁孩童眼中的悲哀与绝望,也看到了希望和憧憬,而他只写希望和憧憬。
在他的散文集《个人的村庄》里,有一篇文章就叫《老皇渠村的地窝子》,也就就你这里提问的坑房。
有人说著名的作家都有一个不幸的童年,也不知道这话是不是真的。
但似乎有一种规律,作家在写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开始回望故乡,回望童年,开始梳理曾经生活的环境,以及内心深处那个真实的自己。
比如莫言的《晚熟的人》,贾平凹的《酱豆》,军旅作家文清丽的《光景》等。
八、刘亮程最值得看的书籍?
是一个人的村庄,这是刘亮程写的散文集。刘亮程在文中不是站在一边以体验生活的作家的身份来写,而是写他自己的村庄,他眼中的、心中的、生于斯长于斯、亦必葬于斯的这一方土地,飞鸟、蚂蚁、蚊子、以及风中的野草和落叶,都成为他眼中的诗意,很值得一看。
九、山东刘姓的村庄?
山东有许多刘姓村庄,以下是部分刘姓村庄的介绍:
- 刘家寨:位于日照市开发区奎山街道,面积2.48平方公里。
- 客岭村:位于荣成市王连街道,明代先后有刘瑜、刘启先考中进士,并官居显赫。
- 刘庄村:位于济宁市嘉祥县嘉祥街道,济宁市嘉祥县有许多刘姓村庄,如嘉祥街道刘庄村、嘉祥街道刘山村、嘉祥街道大刘庙村、马村镇杨刘村、马村镇刘桐梧村、马村镇河南刘村、马村镇西刘村、梁宝寺镇孙刘庄村、梁宝寺镇屈店村、纸坊镇刘村村、纸坊镇西刘村、纸坊镇东刘村、纸坊镇曾刘村、卧龙山街道刘山口村、卧龙山街道北马村、马集镇刘街村、马集镇戏楼街村、马集镇东刘庄村、万张镇杨刘庄村、万张镇中李庄村等。
- 黄格庄:位于乳山市下初镇,乳山市有黄格庄刘氏后裔居住的村庄,包括下洼、下草埠、北芦头、英格庄、南寨、北寨、泥渡夼、转山头、南果子、绕涧、西诸往、九龙圈、二龙口、中尚山、扫帚涧、泊子、上刘家、下刘家、宫家桃、三甲庄、十甲庄、大浩口、丈八石、马家泊子等。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山东刘姓村庄的信息,可以继续向我提问。
十、刘亮程写的父亲的思想感情?
在写父亲的散文中,我又独爱刘亮程的这篇《先父》,它把父子之间的感情升华到人生哲思的高度,它让我感动,让我流泪,让我沉思,让我彻悟,真是一首美妙而又深刻的“写给父亲的散文诗”。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