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盖献计,献什么计?
苦肉计 周瑜告诉黄盖:他正准备利用前来诈降的蔡中、蔡和为曹操通报消息的机会,对曹操实行诈降计。
并说:要使曹操堕于诈降计,必须有人受些皮肉之苦。黄盖当即表示:为报答孙氏厚思和江东的事业,甘愿先受重刑,尔后再向曹操诈降。第二天,周瑜召集诸将于大帐之中,他命令诸将各领取3个月的粮草,分头作好破曹的作战准备。黄盖打断周瑜的话茬,抢先说:“不要说3个月,就是支用30个月的粮草,也无济于事。如果这个月内能打败曹操,那再好不过了;如一月之内不能击溃他,倒不如依了张子布的主意,干脆束手投降。”周瑜闻听到这种灭自家威风、长他人志气、动摇军心的投降论调后,勃然大怒,喝令左右将黄盖推出帐外,斩首示众。黄盖也不示弱,他以江东旧臣的资格倚老卖老,根本就没把周瑜放在眼里。这就越发使周瑜怒不可遏,他立命从速斩决。周、黄矛盾的升级激化使诸将悄悄不安。大将甘宁以黄盖乃东吴旧臣为由,替黄盖求情,被一阵乱棒打出大帐。众文武一见大都督火冲脑门,老将黄盖死在眼前,就一齐跪下,苦苦为黄盖讨饶。看在众人的面子,周瑜这才松了口,将立即斩决改为重打100脊杖。众文武还觉得杖罚过重,仍苦求周瑜抬手。周瑜此次寸步不让,他掀翻案桌,斥退众官,喝令速速行杖。行刑的士兵把黄盖掀翻在地,剥光衣服,狠狠地打了50脊杖。众官员见状再次苦苦求免,周瑜这才恨声不绝地退入帐中。周瑜和黄盖导演的双簧苦肉计,几乎瞒过了所有的文武官员。惟独一人心里清楚,他一言不发,袖手旁观,他就是诸葛亮。这50军棍将黄盖打得也真够惨的,他皮开肉绽,鲜血迸流,一连昏死过几次。其他将领来探视时,黄盖守口如瓶,只是长吁短叹,似乎有许多难言的隐情。当他的密友阚泽抱着怀疑的态度前来视疾时,黄盖才道出了实情,并转请素有忠义和胆识的阚泽替他潜去曹营代献诈降书信。富有阅历、老谋深算的曹操,面对潜至的阚泽和诈降书,将信将疑。但阚泽也决非等闲之辈,他既具胆识,又能言善辩,最终使曹操不得不信。恰在此时,已混入周瑜帐下的蔡中、蔡和两人也遣人送来了周瑜怒杖黄盖的密报。阚泽离开曹营回去之后,又使人给曹操带去了密信,进一步约定了黄盖来降时的暗号和标识。这期间,蔡和、蔡中也从江南岸为曹操暗通消息。这一切,做得天衣无缝,更使曹操对黄盖“投降”一事深信不疑了。曹操水军多由北方人组成,他们不适应水上生活,不少人因颠簸晕船而发生疾病。另外,周瑜等虽然确定了火烧战船的作战方案,但曹操水军战船各自独立,一船着火,他船尚可以迅速离去。为了为火攻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周瑜又巧妙地让庞统潜至曹营,为曹操献上了将战船拴到一起的“连环计”。这样一来,曹操的战船或30只一队,或50只一组,都用铁锁连到了一起,并在船上铺了木板,士卒战马往来如履平地。晕船的问题解决了,不仅士卒为之欢呼雀跃,就是久经战阵、深明兵法的曹操,面对稳如泰山的船阵,也自以为得计。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一月二十日,孙刘联军方面已作好大战前的准备与部署。诸葛亮设坛祭风三日,是夜将近三更时分,果然东南风渐起,并越来越急。黄盖也将准备好的20只大船,装满芦苇干柴,浇上鱼油,铺好引火用的硫黄、焰硝等物,然后用青布油单遮盖好,船头还钉满大钉,船上又树起诈降的联络标识“青龙牙旗”。每条大船后面各系着行动便捷的小船“走舸”。黄盖还特派小卒持书与曹操约定当晚来降。周瑜也安排好接应黄盖的船只和进攻的后续队伍。江北的曹操,正在大寨中与诸将等待消息时,黄盖的密信送到。信中称:因周瑜关防甚严,黄盖一时无计脱身。巧遇鄱阳湖运粮船队到寨,周瑜遂命黄盖巡逻,这才有了出营的机会。于是,定于当晚二更来降,插着青龙牙旗的船队就是来降的粮船。曹操见书大喜,与诸将来到水寨的大船之上,专等黄盖的到来。黄盖座船的大旗上,写着“先锋黄盖”四个大字。他指挥着诈降的船队,趁着呼呼的东南风向北岸疾进如飞。当曹操看到黄盖的船队远远驶来时,高兴异常,认为这是老天保佑他成功。但曹操的部下程昱却看出了破绽,他认为满载军粮的船只不会如此轻捷,恐怕其中有诈。曹操一听有所醒悟,立即遣将驱船前往,命令黄盖来船于江心抛锚,不准靠近水寨。但为时已晚。此时,诈降的船队离曹军水寨只有二里水面,黄盖大刀一挥,前面的船只一齐放火。各船的柴草、鱼油立即燃烧起来,火乘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冲入曹操水寨。曹军战船一时俱燃,因各船已被铁锁连在一起,所以水寨顿时成为一片火海。大火又迅速地延及北岸的曹军大营。危急中,曹操在张辽等十数人护卫下,狼狈换船逃奔北岸。孙刘的各路大军乘胜同时并进,曹军被火焚水溺、着枪中箭而死的不可胜数,曹操本人也落荒而逃。周瑜、黄盖的“苦肉计”、“诈降计”,至此取得重大成果,它是孙刘联军取得赤壁大战胜利的重要计谋之一。二、蔺相如进宫献计还是进宫献祭?
蔺相如是进宫献计,蔺相如向赵王献计,可以完璧归赵,不是献祭。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上卿,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赵惠文王时,蔺相如携“和氏璧”出使秦国,后完璧归赵。其后蔺相如随赵王与秦昭王于渑池相会,他怒斥欲羞辱赵王的秦昭王,令赵王安然而退。蔺相如被封为上卿后,廉颇不服挑衅,却因蔺相如的大度而与之相交。
三、偃师献计出自?
《偃师献计》是《列子·汤问》中的一个故事。传说周穆王在驱八骏西游会见西王母以后回国的途中,遇见一个手艺奇巧的技师,自称是来自洛邑的偃师。偃师向周穆王进献了一个能唱歌跳舞的人偶,该人偶行走俯仰,和真人一样。摇它的头,便唱出了符合乐律的歌;捧它的手,便可跳起符合节拍的舞。穆王以为是真人,便叫嫔妃及宫内待御一起来观看。在表演快要结束的时候,只见那个假人不停地眨眼和招手,挑逗穆王左右的嫔妃,穆王大怒,立刻要杀偃师。
偃师十分害怕,赶忙剖开那唱歌跳舞的人让穆王看,原来都是用皮革、木料、胶水、油漆等材料凑合起来的,但体内的构造却似真人一样齐全。穆王试探着拿走它的心,它的嘴便不能再说话;拿走它的肝,它的眼睛便不能再看东西;拿走它的肾,它的脚便不能再走路。
穆王惊叹于偃师的技艺,最后命令偃师随其同回中原。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一般情况下偃师献计也写作偃师献技。计与技在这里疑是通假字。
四、献计出力的近义词?
近义词:出谋划策
意思制定计谋策略。指为人出主意。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汝依违观望其间,并不见出奇画策,无非因人成事。”
语法:
出谋划策联合式;作谓语;指为人想办法,出主意。
示例:
其余的人,连老贺在内,也都出谋划策,各有贡献。孔厥《新儿女英雄续传》第九章
近义词:
运筹帷幄、出谋献策
五、张良献计的意思?
张良献妙计是指张良向刘邦提出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妙计。
汉元年七月,张良送刘邦到褒中(今陕西褒城)。此处群山环抱,沿途都是悬崖峭壁,只有栈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别无他途。张良观察地势,建议刘邦待汉军过后,全部烧毁入蜀的栈道,表示无东顾之意,以消除项羽的猜忌,同时也可防备他人的袭击。这样,就可以乘机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再展宏图了。刘邦依计而行,烧掉了沿途的栈道。张良此计,可谓用心良苦,它为刘邦的巩固发展和日后东进,取得了重要的保证。刘邦入汉中后,励精图治,积极休整。同年八月,刘邦用大将韩信之谋,避开雍王章邯的正面防御,乘机从故道“暗渡陈仓”(今陕西宝鸡),从侧面出其不意地打败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一举平定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略定三秦,刘邦倚据富饶、形胜的关中地区,便可以与项羽逐鹿天下了。一个“明修”,一个“暗渡”,张、韩携手,珠联璧合,成为历史上的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六、战前献计的典故?
在围剿敌人的战争前,他根据敌人善骑的特点献计给老大谁骑马就射谁,结果在战斗过程中,为了追击敌人他骑上了马,结果被自己人射死。别人骑马都还可能,偏偏他是献计的人,真的是自作自受。这个人是谁呢?他叫杨彦洪。
典故出自后梁。
战前他献计:谁骑马就射杀谁;结果为追击敌人他骑了马,下一秒卒
七、献计出力的意思?
意思就是制定计谋策略。指为人出主意。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汝依违观望其间,并不见出奇画策,无非因人成事。”
【举例造句】: 其余的人,连老贺在内,也都出谋划策,各有贡献。 ★孔厥《新儿女英雄续传》第九章
【拼音代码】: cmhc
【近义词】: 运筹帷幄
八、献计献策近义词?
献计献策 【拼音】:xiàn jì xiàn cè 【解释】:主动为别人出谋划策。 【出处】:钱宁《圣人》第26章:“夫子又实在不会说话,无以自辩,只好为季府田赋增税,献计献策,算是弥补过错。”
【近义词】:出谋划策 【语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为人想办法
九、张良献计,是什么计?
张良一生为刘邦提供了无数计谋,具备战略性高度的,有以下四项:
第一,妙计进关中。公元前207年6月,进军关中途中,面对退守宛城的南阳郡守,心急的刘邦一度计划绕道而行;张良则及时点出了这种“跳城”思路的危害性,避免队伍掉入被前后夹击的危险。抵达崤关后,面临扼守险要地形的秦军,张良攻心为上,首先利诱秦将;其后却趁对方松懈之际、绕道后方,大破敌军,用最高效的方式,彻底击碎了关中的抵抗意志;
第二,鸿门宴上力挽狂澜。面对起初铁了心要除掉刘邦的范增,张良利用自己与项伯的交情,帮助刘邦在项羽面前争取到了更正面的印象;鸿门宴上,当范增、项庄咄咄逼人、形势骑虎难下时,张良及时召进看似鲁莽、却吻合项羽脾性的樊哙,巧妙化解了危机,帮助刘邦度过了人生中的最大难关。
第三,仗义施才,为刘邦争取汉中地。项羽分封诸侯时,原本只是分给刘邦巴、蜀两地。若这一格局定型,那么刘邦的政治形象只能变成一个偏远地区的蛮夷之君,毕竟这两大地区那时还处于华夏文明圈的边缘地带。张良则把刘邦送给自己金银全部送给项伯,替刘邦在项氏身前争取扭转局面的机会。其后,刘邦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加大投资,成功让项羽把汉中地区一同封给了自己,为将来杀出西南奠定了实力、地利、舆论基础。
其四,拨乱反正,扭转了刘邦的错误战略选择。公元前204年,彭城之败后的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形势危急。面对儒生郦食其提出的复立六国之后、分散项羽力量的主意,刘邦病急乱投医、欣然同意,甚至连印章都刻好。关键时刻,张良赶到,他列出了著名的“八不可”,以不容辩驳的逻辑,指出郦食其思路只对六国贵族后裔有利,对出身草根的刘邦而言反而是放大弱点、自毁长城,让回过神来的刘邦惊出一身冷汗:“竖儒几败而公事!
十、献计献策的读音?
xiàn jì xiàn cè
“献”,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xiàn,“献”的基本含义为恭敬庄严地送给,如奉献、贡献;引申含义为表现出来,如献技、献艺。
在日常使用中,“献”也常做动词,表示呈现,如献地理图。
“计”的基本含义为核算,如计量;引申含义为测量或核算度数、时间、温度等的仪器,如湿度计。
在现代汉语使用中,“计”也用作动词,指计较;关心于,如不计报酬。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