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洪防汛要求?
防洪防汛预防措施和方法如下:
(1)在雨季来临之前,备齐防洪防汛物资及车辆,确保洪汛到来时,防汛物资充足、可用。
(2)在雨季来临之前,成立以标准化组长的应急抢险突击队伍,随时待命,执行抢险任务。
(3)在雨季来临之前,做好在低洼地带施工作业部门的统计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相应地架高仪器等室内物品,并配备足够的救生衣和塑料袋等防护用品,一旦洪水来临保证随时可用,及时撤离现场。
(4)及时掌握天气情况和周边地区的汛情预报,做好准备,以防不测汛情的发生。
(5)要做好信息联络和沟通工作,保证信息交流的畅通,及时传递各类汛 情通报
二、农田防洪排涝要求?
1、除涝对于农田排水的要求
(1)棉花:在开花结铃期间,淹水深度为5-10cm,允许淹水的时间为1-2天。
(2)水稻:分蘖期间,允许淹水深度为6-10cm,允许淹水的时间为2-3天;拔节期,允许淹水深度为15-20cm,允许淹水的时间为5-7天;孕穗期,允许淹水深度为20-30cm,允许淹水的时间为9-10天。
(3)小麦:分蘖至成熟期间,允许淹水深度为10cm,允许淹水时间为1天。
(4)玉米:抽穗期,允许淹水深度为8-12cm,允许淹水时间为1-1.5天;孕穗灌浆期,允许淹水深度为8-12cm,允许淹水时间为1.5-2天;成熟期,允许淹水深度为10-15cm,允许淹水时间为2-3天。
2、防渍对于农田排水的要求
(1)麦类:在播种期和幼苗期,地下水位要求在地面以下0.5m左右;返青到拔节期间,地下水位降至地面以下0.8-1m左右;在南方,清明节以后,地下水位应控制在地面以下1-1.2m左右。
(2)棉花:播种和幼苗期时,地下水位控制在地面以下0.6-0.8m左右;蕾期以后地下水位应降到地面以下1-1.2m,甚至更深。
(3)水稻:在晒田期的3-5天内,地下水位应降至地面以下0.4-0.6m左右;收割以后,要求地下水位为地面以下0.6-0.8m左右。
3、防盐碱化对于农田排水的要求
(1)对于地下水矿化度小于2g/L的情况,砂壤的地下水临界深度为1.8-2.1m,壤土为1.5-1.7m,粘土为1-1.2m。
(2)对于地下水矿化度为2-5g/L的情况,砂壤的地下水临界深度为2.1-2.3m,壤土为1.7-1.9m,粘土为1.1-1.3m。
(3)对于地下水矿化度为5-10g/L的情况,砂壤的地下水临界深度为2.3-2.6m,壤土为1.8-2m,粘土为1.2-1.4m。
(4)对于地下水矿化度大于10g/L的情况,砂壤的地下水临界深度为2.6-2.8m,壤土为2-2.2m,粘土为1.3-1.5m。
4、耕作条件对于农田排水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要求地下水埋深不小于0.6-0.8m,根系层土壤含水量为0.6-0.7田间持水率。
三、防洪挡板高度要求?
防汛挡水板,防水板、移动防汛挡水板,防水板的防洪挡板每片有效防水高度为200mm.宽度标准设置为3000mm(或依据现场实际情况由客户定制);固定边立柱及可拆卸式中立柱高度依据防洪挡板高度来设定;防洪高度在2000mm以上时均在可拆卸式中立柱上设置斜/横撑组
四、防洪应急电源要求?
要求一:防洪⼩组要全⾯投⼊电⼒⾃救恢复⼯作中,并迅速向有关上级报告
要求二:做好重要⽤户备⽤应急电源的⼯作,提前通知各⼤⽤户做好全站停电的事故预案和⾃保措施
要求三:有备⽤应急电源的要提前检查,必要时启动,按照安全,先城镇居民,再农业负荷的原则处理紧急事故
要求四:做好汛情到来前应急电⼒设备的安全检查,汛情到来前应按供电企业防汛检查⼤纲要求对线路的防风能⼒和抗洪能⼒进⾏检查
五、防洪影响评价资质要求?
(1)市级审批权限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其防洪评价报告由乙级以上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或者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乙级以上资质单位编制。
(2)区县审批权限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其防洪评价报告由丙级以上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或者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乙级以上资质单位编制。
六、铁路防洪 三问两要求?
铁路防洪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防止由于降雨导致的危机行车的水害,二降雨导致的路外环境变化对行车的影响。防止由于降雨导致的危机行车的水害。铁路水害按诱因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是由短时强降雨诱发的水害,一般包括水漫道床,泥石流,山体落石等。水漫道床是由于铁路周边汇水排水不畅所导致的,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铁路周边排水沟设计流量不够或是由于铁路周边排水沟淤堵、损坏。对于此类水害的预防要加强对于铁路“三沟”的清理和检查。
七、高铁防洪工作方面要求?
铁路的抗洪能力主要取决于路基和桥梁。
路基抗洪能力 中国国家《防洪标准》和铁道部《路基设计规范》都对路基的路肩高程做出了规定。新建的特大和大中桥的桥头路基,水库和滨河地段可能被水淹的路基,其路肩应高出设计水位加波浪侵袭高加壅水高再加0.5m,设计水位的洪水频率标准:Ⅰ,Ⅱ级铁路为 1/100,Ⅲ级铁路为1/50。此外的路基,虽然绝大部分并不受江河洪水侵袭,但是却都难以避免暴雨的冲刷而产生水害。路基的抗洪能力,实质上有抵御洪水侵袭和抵抗暴雨冲刷两个方面。对于暴雨冲刷虽然有多种防护措施可以预防,但由于资金、设计、施工、养护等原因,防护设施不足或失效,不能保证雨季边坡的稳定。对于路基坑暴雨冲刷的安全度,至今仍难以作出正确量化与统一的评估。众所周知,对于小流域洪水而言,主要是暴雨的总量,而雨季路基坍塌则不仅仅与降雨总量有关,还与不同历时的降雨强度,即雨型、雨强的关系更为密切,对路基承受的暴雨统一规定一个频率标准是困难的,另一方面,又有路基作为工程地质产物的自身因素,要对其抗洪能力加以量化,确实不易。
铁路的各工务段根据多年来管内降雨量与坍方的关系,决定不同区段桥路设备抗洪能力,制定降雨两级警戒值,即注意警戒值(冒雨出巡雨量)及危险警戒值(限速或封锁区间雨量),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力求达到既能保证行车安全又不致过分影响铁路运输。“降雨两级警戒值”由工务段制定后经上级防洪办批准实施。
新线和复线改造工程,其抗洪能力普遍较差,应针对不同地点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度汛措施。
总之,路基抗洪能力不足或是由于填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决定在暴雨作用下容易失稳,或者由于缺乏必要的防护,或者防护工程设计不当及施工质量欠佳等原因造成的,必须采取工程措施才能解决。
桥梁抗洪能力 系指桥梁孔径、高程和基础埋入深度这三方面共同提供的过洪能力(洪水通过能力),更确切地说是指作为一个整体的桥渡所具有的抗洪能力。桥渡包括桥涵建筑物、导治建筑物、桥涵附近路堤等在内的一个整体。它应该是按不同河段的特点、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并能与站场、路基排水设施以及农田水利、城镇周围环境保护相配合,组成一个完整的排水系统。桥梁抗洪能力习惯上是用可以安全通过的洪水的频率大小来表示的。
八、农村公路沥青罩面要求?
农村道路建设质量规范》要求质量终身制,就是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五方责任主体单位必须对自己各自责任范围承担终身责任,这项规定很大程度上对提高农村道路质量避免偷工减料有一定好处。
农村公路建设技术要求:
1、村道路基工程,要求单车道路基宽度不小于4.5米,双车道宽度不小于6.5米,如果修建特别困难的地方,必须报交通局批准后,宽度不小于3.5米。错车道长度不小于10米,宽度不小于6.5米。
2、路面工程,路面必须有基层和面层,基层厚度不低于15公分,砼面层厚度不低于20公分,沥青面层不低于2公分。
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泥板的一般厚度应该为18~21cm。 农村公路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应分两种不同情况,确定水泥板的厚度:一是做二灰结石基层。二级、三级公路板厚不宜小于20cm,四级路板厚不小于18cm;二是不做二灰结石基层,主要是指四级公路。原老路为沥青路面或砂石路面的四级公路,当强度满足要求,即路面弯沉值≤130(0.01mm),在对坑塘修补整平后,可直接铺筑20cm水泥混凝土路面
九、农村公路竣工图绘制要求?
竣工图要求有哪些?
施工单位负责编制所承包工程的竣工图
1. 凡按图施工没有变动的,在原施工图上加盖“竣工图”标志,即为竣工图。
2. 凡在施工中,虽有一般设计变更,但能将原施工图加以修改补充作为竣工图的,可以不重新绘制,由施工单位负责在原施工图(必须是新蓝图)上注明修改的部分,并附以设计变更通知和施工说明,加盖“竣工图”标志后,即作为竣工图。
3. 凡结构形式改变、工艺改变、平面布置改变、项目改变以及有其他重大改变,不宜在原施工图上修改、补充者,应重新绘图,设计原因造成的,由设计单位重新绘图,施工原因造成的,由施工单位重新绘图,其他原因造成的,由建设单位负责重新绘图。施工单位负责在新图上加盖“竣工图”标志并附以有关说明作为竣工图。
4. 竣工图一定要与实际情况相符,要保证图纸质量,做到规格统一、图面整洁、字迹清楚,不得用圆珠笔或其他易于褪色的墨水绘制,竣工图要承担施工的技术负责人审核签认。
5. 建设项目实行总分包制或由建设单位直接分包给若干个施工单位的、各分包单位应负责编制其所承包工程范围的竣工图,总分包单位或建设单位负责汇总编制。
6. 竣工图要作为工程交工验收的条件之一,竣工图不准确、不完整,不符合归档要求的,不能交工验收。
7. 大中型建设项目和城市住宅小区建设的竣工图不得少于两套,一套由生产单位保管,一套交有关部门或技术档案部门长期保存。特别重要的建设项目(如长江大桥、葛洲坝大电站等)应增加一套交国家档案馆保存。
小型建设项目的竣工图不得少于一套,由生产使用单位保管。
8. 竣工图纸项目经理和总经理工程师须加盖注册印章。
十、农村公路转弯半径要求?
一般情况下,农村公路采用四级公路技术标准。根据公路工程路基路面设计规范,公路弯道半径的确定,需要根据公路所在的地形确定,平原微丘地区的四级公路极限最小半径为三十米,山岭重丘地区的四级公路极限最小半径为十五米,我们在公路设计中,尽量不采用极限标准。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