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庆赶庙会的来历?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汉族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一般在春节,元宵节等节日举行。也是我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其形成与发展和地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多设在庙内及其附近,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等活动。庙会流行于全国广大地区。
庙会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被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庙会就是这种生活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存在和演变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重庆风俗?
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和风俗。重庆的风俗习惯受到江南、巴蜀和少数民族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一、火锅文化:重庆是火锅的发源地之一,火锅被视作该地区的代表风味。重庆的火锅以辣味为特色,有麻辣、麻辣鲜香、麻辣鲜辣等多种口味,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二、巴渝文化:巴渝文化是重庆的独特文化,它包含了巴蜀文化与渝派文化的融合。巴渝人民热情好客、豪爽直接,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交活动。在重庆,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巴渝文化氛围。
三、江津渡:江津渡是指在重庆长江上游地区的传统交通工具,人们乘坐木船或竹筏渡江的方式。虽然现代交通便利,但江津渡依然是重庆地区的一部分传统文化,吸引了很多游客前往体验。
四、巴人民歌:巴人民歌是重庆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音乐形式,它以巴渝方言演唱,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巴人民歌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歌颂祖国和人民的歌曲,也有表达爱情、生活、家乡等情感的歌曲。
三、重庆特殊风俗?
重庆的特殊风俗有:1、大年三十很多人都要玩到零点以后或者通宵,到了除夕午夜12点,一家人会将提前准备好的小气球踩破,发出类似鞭炮的响声,以示辞旧迎新;
2、大年初一重庆人不出门守在家里,家里不能扫地和倒垃圾,这样做会扫走家里的财气;
3、大年初一不能睡午觉,当地人称为霉睡,是一年倒霉的意思;
4、大年初一大人小孩都必须说吉利话,不能说丧气话,预示来年大吉大利,大年初二开始拜年,当地人称为走人户,意思就是到亲朋好友家里拜访;
5、重庆人还喜欢初二之后吃转转饭,就是到亲戚之间轮流吃饭,一家负责一天的饭菜。
四、重庆的风俗?
以火锅文化和山城特色为主要特点。因为重庆地处山区,造就了独特的山城特色,比如崇尚勇武精神的“擂台文化”、民俗表演艺术的“巫山神女”等等。另外,火锅作为重庆最有代表性的美食,也是重庆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进一步延伸,重庆还有许多独特的文化景观,比如红色旅游、桥梁文化、碑林文化等等,这些也都是体现重庆风俗特色的重要方面。
五、重庆葬礼风俗?
一、改装、抹汗
家里家人(以老年人为例子)快过世的情况下,在断气以前,由家里家属为老年人清理人体,称为“抹汗”,浑身上下用湿帕子抹一遍。家人断气后,就立刻换掉衣服裤子,由于遗体肌肉僵硬后穿着打扮十分艰难。衣服裤子穿三层。
二、落气、停丧
在重庆地区,人死后最终一口气落下了,称为落气,即心脏停止跳动的含意。当一个人被明确落气以后,旧俗会马上烧“落气钱”(冥币)。然后举办停尸典礼,要把老年人的尸体放到一块木工板上。把木工板放置正屋中间,木工板下由二根高凳子支撑点。在木工板下置放一盆水,水槽上放一个米筛或筲箕等物品,米筛上再置放一个菜灯油。俗话说得好:“菜灯油烤背,工作都做完了。”表明人的一生告一段落了。
三、报丧
老年人断气后,马上放爆竹,以告之村内的亲戚朋友,人死了。亲朋好友隔壁邻居便会回来帮助。再根据其他方法(通电话、托信等)告之远处的亲朋好友,请她们回来吊丧。 守夜、赶丧、哭丧。报丧以后,孝男孝女应穿上丧服。
六、重庆入伏风俗?
入伏吃饺子 面。以前家里穷,吃不起面,这会麦子收了,家里有面吃了。
再者,从正月十五之后,就没再吃面了,上巳节、端午节,虽有节日的气氛,改善生活(也只是换换花样),没有面吃,所以趁着入伏,有面,,好好吃一顿。四川叫“打牙祭”。现在,整天精米、白面随便吃,也无所谓吃饺子、吃面了。但作为“民俗”还是要知道一点吧。
七、重庆五七风俗?
家人过世,烧头七,三七,五七,百天是自古的丧葬风俗:
1、头七由儿子处理:烧纸钱、烧香、备家畜菜肴奠祭。
2、三七由女儿处理:烧纸钱、烧香。
3、五七由出嫁孙女处理:烧纸钱、烧香4、七七为满七由儿子处理:烧纸钱、烧香、备家畜菜肴奠祭5、白天以后:烧香祭祀烧头七,三七,五七,百天丧葬风俗的来源:1、自古中国丧葬风俗有:出殡日起三天原坟的风俗,即:在墓地下葬的需到墓地,上梁、摆供品、上香、踩宅院、烧纸等程序。(骨灰盒在殡仪馆寄存的,只摆供品、上香、烧纸)。2、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烧一次纸,烧七次,过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此为烧七(也叫:做七)。现在通常将做七改变为四次,即:一七(被三天原坟所替代)、三七、五七、七七、(现在只烧单数,烧大七)。按凶事风俗,烧一七、七七、以死者儿子为主,称做:有头,有尾;三七、以死者儿媳为主;五七、以死者女儿为主。(烧五盆纸花)。总结:各地丧葬风俗可能有不同,尊重为上。
八、重庆过门的风俗?
第一步:聘礼 男女双方家长说媒、相亲、订婚后男方往女家送彩礼,表明聘定女方为妻。聘礼的一部分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下聘礼要送女方茶叶、点心盒、酒、女方衣服钱)
第二步:陪嫁 女方在收到男方送来的聘礼后,在出嫁前某天下午将娘家陪送的嫁妆送往男家。有的人家陪嫁有相应还礼之意,原则上以男方聘礼增一倍还礼。(不过现在一般都是男方准备新房,女方的陪嫁一般都是新房的家具电器,实用性强) 第三步:娶亲 吉期一到,喜轿执事上门,娘家忙着打发上轿,夫家忙着迎娶进门,排场大又隆重,礼数也多。现代婚礼虽然没有古代的那些讲究,而且也轿子换成了汽车,也有了专门的司仪和婚庆公司来办理婚礼,但是整个娶亲和婚礼的仪式还是一直被沿用了下来了!
第四步:洞房坐帐 新人拜过天地后,上炕抓盖头,夫妇才算正式见了面。拜堂后要“闹新房”。新婚夫妇进行同吃子孙饽饽啊、喝交杯酒、撒床、上头等一些仪式。其中贯穿着祝愿新人称心如意,家道兴旺发达的主题。(闹新房、喝交杯酒这些习俗现在也变得越来越明面了,不用到洞房里闹,婚宴的时候闹得是最热闹的了!)
第五步:回门 洞房花烛夜后,第二天一早,新婚夫妻要一同祭拜神、佛和宗亲三代,并拜见父母等长辈,定名分,认大小。 婚礼举行后的第三天,通常新娘要回娘家与父兄亲友行回见礼。这就是所谓“回门”,也叫“回酒”。一般是一大早娘家便派人赶着马车来接新妇,新妇临行前,向公婆叩头,然后与新郎坐马车到娘家会亲。到娘家后,新婚夫妇要向家堂中的神、佛及宗亲牌位行礼,然后给女方父母及长辈们行叩首礼。见完礼后,便摆开宴席,请新婚夫妇喝酒。饭后,新郎独自回家,新娘则要到晚上才能回来
九、重庆抄手的风俗?
重庆抄手跟四川的抄手差不多,皮大肉多,加上红油酱料,可以汤煮也可以蘸酱,简直美味。
十、重庆风俗习惯?
重庆人千百年来形成的春节拜年、十五观灯、清明祭祖、中秋赏月以及悬酒幌、赶庙会、坐花轿、放风筝等民俗,与中国其他地区相比大同小异。但由于重庆有五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这两个既热情又传统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节日。
心灵手巧的土家族人,在舞蹈上拥有非凡的天赋。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土家族人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祈祷、喜庆活动。男女老少穿起节日的盛装,跳起欢快而热烈的摆手舞。一时间,满耳喧天鼓乐,满眼婆娑舞影。骁勇善战的苗族人,则对唱歌情有独钟。一年一度的“赶秋”,是苗族人大展歌喉的传统节日。青年男女还可以在“赶秋”节上,借歌声互表衷情。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