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是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货物或者服务,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商业交易。
移动支付具有:
移动性:随身携带的移动性,消除了距离和地域的限制。结合了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的移动性,随时随地获取所需要的服务、应用、信息和娱乐。
及时性: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信息获取更为及时,用户可随时对账户进行查询、转账或进行购物消费。
定制化:基于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和简易的手机操作界面,用户可定制自己的消费方式和个性化服务,账户交易更加简单方便。
集成性:通过与终端读写器近距离识别进行的信息交互,运营商可以将移动通信卡、公交卡、地铁卡、银行卡等各类信息整合到以手机为平台的载体中进行集成管理,并搭建与之配套的网络体系,从而为用户提供十分方便的支付以及身份认证渠道。
数据研究公司IDC的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移动支付的金额将突破1万亿美元。
移动支付的普及,将产生不限于以下影响:
一、支付的价值将超越支付本身。充分利用为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支付服务等各类功能,重视对可以获取数据的挖掘和利用,从而为其他业务提供必要的基础性支撑。
二、支付的变革将有助于改善服务。在支付服务领域,技术进步带来的长尾理论的实践。市场细分、客户细分、服务细分变的更有条件。更加差异化的支付服务和其他金融服务,有助于普惠金融体系的完善。
三、无卡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快。尽管新兴的网络支付还难以完全摆脱银行卡独立存在,但其依赖性正随着无卡支付的发展而降低。并且由于技术进步,速度在不断加快。
四、移动支付将主导未来零售电子支付发展方向。面对互联网时代人们生活的碎片化,随机易不断增加,也只有移动支付能够满足这种特殊条件下的支付需要。随着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移动支付的基础将越加牢固,从而使可能更容易变为现实。同时,移动支付所能够带来的价值附加,将又远甚于互联网支付。
五、安全与便捷的矛盾将更加突出。支付服务提供者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对风险控制和风险补偿机制的建设,有能力去管理风险,特别是对客户资金风险、信息风险、信用风险的管理。
中国人民银行的研究报告指出:
互联网时代的支付变革,其影响不仅限于对支付服务提供者,监管者同样面临很大挑战。以对待传统支付监督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来监督管理新兴支付服务市场,显然行不通。面对新兴支付服务市场发展,监管者首先需要有宽容、谨慎的理念,要相信市场、依靠市场、尊重市场、关注市场,要以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市场公平为重点,而不是着力于去监督某一个支付产品或某一种支付方式。应当谨慎对待市场创新,多观察,多研究,看准问题提出规范和措施,建立和不断完善相关法规制度体系。同时,监管者还应该发挥支付服务组织者、推动者和引导者作用,协调包括政府部门和相关市场参与者在内的有关各方,为支付服务创新、支付产品创新和支付市场创新提供有效保障。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