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养猪技术大(科学养猪新技术)

209 2022-12-01 01:02

1. 科学养猪新技术

健康养猪根据猪的生物结构特性,运用生态学、营养学等原理来指导生产养殖,为猪营造一个优良的、有助于快速生长的生态环境,并且提供充足的全价营养饲料,使猪在生长发育期间,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的发生,使养成的食用商品肉无污染,无药物残留,个体健康,产品营养丰富及保持天然鲜品,对养殖环境无污染,实现养殖生态体系平衡,人与自然和谐。

具体方法

健康养猪具体操作有以下几大方面

猪场选址

养猪场选址要符合卫生防疫严格要求,远离交通要道区、工业区域、居住区域和污染区域,尽量选用荒山、荒坡地。场区内保持空气清新、水源充足,水质源也必须符合无公害猪生产的要求,不含有毒、有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重金属、有机腐败产物等。 周边环境:要注意通过排气、降尘、除噪等措施。养猪场必须选择合适的地域,给猪提供舒适的生存环境空间。有利于猪生长的长远发展。

营养均衡

猪的日粮组成要多方面,按需求配齐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需求。尽量不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防止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引起内源性感染,应使用健康的方法提高肠道菌群环境平衡,防止培养出耐药的“超级细菌”,给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疾病防范: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选用合适的疫苗。或者是添加有益的预混料、添加剂等,例如微生物、益生菌、酶制剂等。可以使猪肠道内菌群平衡,达到增加体质、加强抗病能力。定期监测抗体水平、诊断早期疫病,更好控制猪群的健康,健康养猪的技术保障。

饲料使用

饲料要确保品质优良、无污染、无霉变。含有天然毒素的饲料,必须经过过虑脱毒处理,并且控制使用份量。剩料也需及时清理,防腐变质。禁止将各种生活废水、生活垃圾喂给猪当作饲料。猪饲料中严禁加入各种违禁药品及违禁药物添加剂,防止药物残留对人体造成危害。

严谨消毒

要充分考虑到消毒剂对猪可能带来的损害,保证消毒过程和消毒前后,不会给猪带来过大的应激情况。带畜消毒时,必须选用对皮肤黏膜无腐蚀、无毒性的表面活性剂类消毒剂;饮水消毒时,应选用容易分解的卤素类消毒剂,如漂白粉、次氯酸钙等。

管理规范

确立定期巡查制度,保证饲养员按时按量观察及饲别喂猪并及时反馈信息;实施封闭管理制度,禁止无关人员随便进出养猪生产区;建立兽药档案制度,确保使用的兽药是从正规渠道购进的、由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兽药,确保按规定使用兽药;确切落实健康体检制度,保证饲养管理人员身体健康,防止人畜共患传染病通过人体携带进场,对整个养殖场造成大面积感染。

善待动物

在环境改造、畜栏设计、日常管理、转运方式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猪的解剖生理特点和生命本能需求,给予人道化的饲养制度和管理措施,让猪在一个友好的环境下生存,使猪不受饥渴、不受伤害、无恐惧,让猪吃得舒服、住得舒服。

污染控制

养猪场废物排发中存在粪便、垃圾、污水,当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和氮、磷等,若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会严重污染、除了水源污染外、破坏土壤结构、危害生态平衡。养猪场的恶臭气体也会使空气质量恶化,影响人类的居住环境。养猪必须顾及对环境的影响,不但要对粪便、污水进行恰当的处理,还要注意通过日粮结构调整,污染物的排泄管理。

评估检查

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测,对环境条件、管理制度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认真查找安全隐患,检查出已经携带病原的个体后,必须进行隔离治疗和保健护理,及时对有问题的环节及时调整,给猪一个健康生活、安全生活的绿色屏障

食品安全

针对整个养殖过程的监管,确保屠宰肉的安全,商品肉食品加工无药物残留,为食品安全提供最大的保障。

2. 现代科学养猪新技术

无抗养猪核心技术

(1)饲料营养源。传统营养学是营养素配平科学,在实际生产中按相同的营养素水平配制的日粮,平衡度完全相同的不同配方饲料,饲喂效果却不同,核心问题就是营养源的差异。

(2)改善猪舍内环境。猪舍内的环境控制决定无抗养猪的成败。改善舍内环境的核心是减少应激。加强猪舒适度管理,通过对营养和环境的科学控制,增强猪的自身免疫力(非特异性免疫力),不依赖药物和疫苗,保证猪群健康。改善猪舍环境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新鲜的舍内空气是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条件。适宜的温度是保证猪生产性能发挥的必要条件。

(3)以猪为本的福利管理。减少应激,满足动物的生物学习性需要。增加活动空间,保证猪有足够的新鲜空气,最好有阳光。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和有利于环境友好的粪污处理。饲料天然环保安全,对动物、对人、对环境有利。

3. 科学养猪新技术视频

 (1)猪场围墙

  

  猪场围墙是抵御非洲猪瘟的第一道防线,防控非洲猪瘟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把非洲猪瘟病毒连同受感染的猪以及受污染的所有人、物、车等一起阻挡在猪场外。猪场建设至少设两道以上围墙。最里面一道围墙必须是实心围墙,墙体严密,没有排水管等任何漏洞。围墙要有一定的高度,至少2.5米高,原则上越高越好。

  

  猪场围墙上的各类大门需要是实心大门,围墙与大门之间连接紧密,能够有效阻止非洲猪瘟病毒经物理途径进入猪场。猪场围墙及各类大门应该表面光滑,便于洗消。在猪场外围墙和大门的显著位置张贴“防疫重地禁止入内”防疫警示标志。

  

  猪场外围墙,不应该是简单的公路栅栏,而应该符合防鼠要求,围墙底部应埋入地下50CM,地面上有60CM高实心围墙,保持与地面有坚实的接触,以便把野猪、流浪狗猫等阻挡在外。猪场外围墙周边最好铺设石子防鼠带。防鼠带是用直径小于19毫米的小滑石或碎石子铺成,宽度为30厘米、厚度为15厘米。防鼠带可以保护墙脚裸露的土壤不被鼠类打洞营巢,同时也便于检查鼠情、放置毒饵和捕鼠器等。猪场外围墙周围,再铺设宽度在1米以上的水泥道路,并且定期消毒、巡查。有条件的猪场都要沿猪场外围墙安装视频监控,定期查看。定期清除围墙墙脚的杂草、藤蔓植物等。

4. 最新科学养猪技术

一、重视保健和治疗,环境改善也很重要

(1) 养猪场兽医能够分为3个层次。

(2) 一是治疗养猪场兽医。

猪身体有明显不适了再进行治疗处理,俗称“针筒养猪场兽医”。结果往往是一旦病了就治不过来。

(3) 二是保健养猪场兽医。

恨不得接种所有疫苗,长期使用高档兽药和消毒药。这种养猪场大病难得有,小病不断。

一有风吹草动立马全场用药,这样做不仅浪费钱,而且会增加病原菌耐药性,甚至还可能导致药物残留,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4) 三是治理养猪场兽医。

注重对猪的饲养治理,改善猪的生活环境,给猪喂优质饲料。这部分养猪场大病基本没有,小病使用青、链霉素就处理问题。

(5) 猪场环境整治比保健和治疗更重要。

猪场环境整治是养猪的基础,有了好的环境,各项保证猪群健康的措施才可能行之有效。

目前有部分养猪场觉得保健药使用效果不如前几年。这就是养猪场不重视环境改善,保健药使用的太多,病原菌耐药性增强的后果。

二、养猪场在猪场环境整治上的不足

(1)地面过于粗糙或过于光滑。

多数饲养猪场是过于光滑,母猪站立时两条腿发抖,走的急了就容易劈叉,拉伤大腿肌肉。

而且可能造成妊娠母猪流产和死胎。地面过于粗糙对猪蹄的磨损严重,在养猪场经常看到有的猪跗腕关节以下皮破流血,这种现象导致母猪因肢蹄病淘汰增多。

(2)猪栏湿润俗话说“养猪不巧,栏干食饱”

由此看来猪栏保持干燥是多么的重要。

目前有些养猪场由于建筑或治理的原因造成猪栏地面很湿润,猪要找个干燥的地方睡觉都难。到了冬天猪宁可站着都不肯去地上睡觉。

(3)透风效果差猪舍太矮,间距过小,窗户比例小。建设时未考虑风向等造成透风性能差。

良好的猪舍透风能够节省饲料,帮助获得最佳的生产效益。

(4)保温效果差猪舍房顶太薄(只有一层石棉瓦或一层土瓦)墙和窗户密封性差等因素造成猪舍隔热性能差。夏天猪舍热的象蒸笼,猪趴在地上喘气,冬天猪舍冷的象冰窖,猪堆在一起睡觉。

(5)饮水不足水压不足

水管过细,饮水器坏了未及时更换等因素造成猪饮水不足。猪饮水不足饲料效率会降低,肠道疾病发病率增高。

(6)种猪没有运动场公猪没有充足的运动

精液品质和性欲都会下降,出现早衰,减少使用年限。运动不仅能够促进断奶母猪发情

能进步增加母猪的繁殖性能。

(7)采光不足

很多养猪场猪舍很矮,间距过小,采光效果很差白天在猪舍里面不开灯很难看清楚猪。在这种常年不见阳光的猪舍里,病原体繁殖旺盛,猪群健康很难得到保证。

三、猪场环境整治的原则

(1)“把猪当人养“。

搞好养猪场环境,尽可能的把猪的生活环境向人的生活环境靠拢

要知道猪在猪舍里舒服不舒服,你进猪舍呆30分钟就知道了。

四、记录体系不完善

(1)养猪场认识记录的重要性

由于记录体系不完善,老板甚至不清楚自己养猪场里有多少母猪,一年出栏了多少肥猪。

规模在100头生产母猪以下的养猪场里大多数记录体系都不完善,这种养猪场老板认为自己天天在养猪场里,情况都清楚没有记录的必要。有了记录还不够,还要长期分析记录。  

(2)记录的目的

记录提醒我们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它会发生,并且告诉我们在发生灾难的情况下,做什么能阻止它再发生。记录还能提醒我们将来要发生什么。因此记录的内容要保证以后能从记录里发现问题和总结经验,否则记了也作用不大。

比如说分娩记录,要记健仔数、弱仔数、死胎数、木乃伊数、畸形数。假如只记健仔数或产仔数,是什么原因引起健仔数减少,就很难从记录里分析出来了。

(3)重视饲料单价,忽视投入产出

很多养猪老板认为使用高价饲料投入高,效益低。可是他们忽视了一点,养猪场的效益即是产出减去投入。商品养猪场的产出主要是出售商品猪获得的收入,商品猪出售的多,育肥成本低,效益就高。大多数养猪场老板往往只看到降低育肥成本能够获得更好效益。降低育肥成本的方法有进步饲料效率,增加均匀日增重等。主要方法有减少母猪非生产日,增加窝产仔数,降低死亡率。这些离不开优良的品种,舒适的环境,科学的饲养治理,营养的给足,彻底的防疫。

5. 最先进养猪技术

 (一)人才是搞好现代化养猪生产的先决条件

  因为现代化养猪生产是综合应用多学科的先进技术,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不仅要懂得现代化养猪的科学技术,还要懂得科学的经营管理,这样才能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获胜。

(二)要有足够的资金

工厂化养猪生产需要有各类猪群的猪舍、设备及附属建筑 等,这都需要投资。

例如:要建设一个万头商品瘦肉型猪的企业,按每头母猪计算 需投资1~1.2万元,万头商品瘦肉型猪需600头种母猪,总投资约需600~800万元。

 过去建场所需资金均由中央或地方拨款,现在改为银行贷款,贷款就有付息还债的 负担,因此,必须精打细算使用资金,不要盲目追求机械化和自动化,应把经济效 益放在首位。

(三)要有丰足的饲料

一个万头商品瘦肉型猪企业一年需要4200t全价配合饲料。

 无论什么规模的现代化养猪企业必须与饲料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平衡,才能获得好的 生产效果。

饲料是养猪的物质基础,也是制约我国养猪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工厂化养猪的关键措施

要想成功地办好一个现代化养猪企业, 必须采取五 个关键性措施:

1.要有良种 优良种猪是高效、优质生产的基础。

 现代化养猪生产中的良种猪是 应用最新的遗传育种理论,经过多年选育及配合力测定而形成的专门化配套品系, 它们有很高的遗传潜力,具有繁殖力高、增重速度快、产肉性能好、抗病能力强等 特性。

与优良种猪相配套的是良种繁育体系,从原种场、祖代场、父母代场到商品代场, 这些不同环节都是专门化的。

原种场专门进行选育工作;祖代场专门进行良种繁殖; 父母代场专门为商品肉猪场提供优质仔猪;商品代场专门生产肉猪产品。

未经过选 育的地方猪种或来源不清的种猪,生产性能较低, 不适宜用于现代比养猪生产。

2.全价配合饲料与科学饲养管理 工厂化饲养方式, 猪群终年在猪舍内很少见到 阳光,活动面积很小,所需营养物质必须全部由人们供给。

对不同类群和不同生理 阶段猪群的营养需要即猪的饲养标准,根据饲养标准制定饲料配方,由饲料加工厂 生产全价配合饲料,分送到各有关猪场使用。

饲料工业体系是现代化养猪生产的根 本保证。

3.控制群发病 工厂化养猪是采用高密度群养或个体饲养, 这样就为传染病的传 播创造了有利条件,烈性传染病可能造成全群覆没。

如猪瘟、猪肺疫、水泡病、伪 狂犬病等。

各种传染病至今仍然是我国养猪业的大敌。

如何控制或消灭群发病,必 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预防的主要措施为:全进全出;隔离消毒;疫苗 免疫;投药预防等。

4.养猪工程设施 一个现代化养猪企业首先要有各类猪舍与相应的饲养管理设备。

 各类猪舍大致分为密闭式和开放式。

环境因素对猪群生产性能影响很大,所以,建 猪舍首先要搞清楚各类猪群所需要的环境条件,采用工程措施来满足它们的需要, 如温度、光照、通风换气、湿度等都能得到人工控制,使生产不受季节影响,而有 效地全年流水式作业。

良好的环境条件可保证猪群遗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生 产水平。

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可采用于粉料或颗粒料自动饲喂、自动饮水和机械除粪 等,但要根据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有些环节采用人工操作比机械化更有利。

5.科学经营管理 工厂化养猪是流水式作业。

现代化养猪生产各个环节紧密关联、 相互制约,必须有一套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

联产承包责任制度使企业的经营好坏 与每个人的物质利益密切相关。

劳动者的积极性是提高生产水平的重要因素,规模 较小的养猪场是如此,而规模较大的养猪企业管理人员责任就更大,因为很多问题 是直接参与生产的劳动者无能为力的。

我国目前有许多实例表明,现代化养猪企业 只要在经营管理上采取改革措施提高生产水平,就会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扭亏为盈。

6. 新型养猪技术

1、养虾他要求紧靠水源,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通风良好。

2、虾池的清整是成虾饲养中的重要工作。在冬季或早春将池水排干,经冷冻、暴晒,促进池底有机质分解,提高虾池的肥力。

3、青虾不宜与肉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混养。青虾幼体阶段,不能与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鳙鱼混养,否则既有青虾被吞食的危险,常会有互相争食的现象发生

4、虾需要水草作为栖息和隐蔽的场所,故也不可与草食性的草鱼、鳊鱼混养。青虾与滤食性的白鲢鱼混养效果较好,也可以鱼、蚌、虾三者混养。

5、以鱼为主的混养池,虾的放养只能服从鱼,只能在已放好鱼的池中放养一定数量的幼虾。这种混养方式,虾的成活率较低。

6、虾类的养殖还需要根据池塘的具体情况,来合理的安排青虾的养殖规模,养殖过程中要注意管理,这样才能保证虾类健康成长。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