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扶贫对吗?

271 2024-11-20 07:21

一、强制扶贫对吗?

答:政府精准扶贫不可以强制企业参加,对地方精准扶贫的工作成效,也要进行精准评价和考核。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一刀切或强制式扶贫,典型特征就是被动应付,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因此,要通过细化考核体系,严肃赏罚问责,

二、精准扶贫对扶贫对象实行治贫方式?

精准扶贫是对贫困家庭实行责任到户,专人负责,帮助他们搞养殖业种植业,包括对住房的改造。

三、扶贫对村庄的影响?

宣传国家及各级政府,对贫困村的帮扶政策及措施,帮扶产业,以产业脱贫,解决医,食,住,行等实际问题。

四、对扶贫学生的寄语?

希望你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也希望你在成功之后不忘记所有,为你默默付出的人

五、党对扶贫的宗旨?

坚持民生为本是党的扶贫宗旨,思想上尊重群众,情感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利益上照顾群众。

扶贫干部在脱贫攻坚路上不能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不能对群众疾苦麻木不仁,不能对群众建议消极应付。

心平气和,群众才能开心;心如磐石,群众才能安心;心口如一,群众才能放心;心甘情愿,群众才能称心。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原则,坚持民本思想,切实做好群众工作。

六、谈谈你对“旅游+精准扶贫”的看法?

1.旅游扶贫:

在我国,学术界对旅游扶贫有个明确的定义,即通过开发贫困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兴办旅游经济实体,使旅游业形成区域支柱产业,实现贫困地区居民和地方财政双脱贫致富。

 2、旅游扶贫开发的重要意义

  (1)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深化旅游体制改革

  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不仅要讲求旅游业本身的效益,而且还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功能,使更多的地区、更广的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因此,为配合旅游业的发展,要对当地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如围绕景区旅游的客观需要发展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农业,以茶园、药材园等为主的观赏性农业。而且,由于资金、人才不足等原因,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一般起步水平较低,农民自发办的家庭旅游、餐馆、购物摊点,难于上档次、形不成规模,适应不了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需求。

  旅游扶贫要有所突破,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引导农民由分散的个体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旅游集团公司或选择有经济规模的企业来经营贫困地区的旅游业。

  (2)利于贫困地区脱贫

  在我国,贫困地区面积很大,且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和社会发展缓慢,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是这些地区也有自己的优势,即旅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的自然环境条件较好,非常适合发展旅游。在以往的扶贫活动中,因多局限于救济性扶贫的形式,扶贫效果很差。后来也曾尝试过交通扶贫、教育扶贫的形式,但短时间内难以见效。另外,还采取过工程项

  项目扶贫,对口扶贫(针对贫困户)等形式,尽管都收到一些成效,但脱贫不彻底,甚至脱贫后又返贫。而旅游扶贫具有目标明确、项目清晰、脱贫见效快、受益面广、受益期长的特点,可以说是对扶贫措施是一个最有效的补充。

  (3)利于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今后仍将大力发展。旅游扶贫开发实际上是通过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形式,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这与我国大力发展旅游、大力发展地区经济的要求是相符的。另外,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将成为必然,尤其是那些地区经济严重封闭,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地区更是如此。那种靠粗放式经营对资源掠夺性、破坏性利用,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地区经济发展道路越来越行不通。因此,在有条件的贫困地区发展旅游,本质上符合我国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3、乡村旅游发展迅速

  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旅游形式。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近几年围绕乡村旅游提出很多原创新概念和新理论,如:游居、野行、居游、诗意栖居、第二居所、轻建设、场景时代等,新概念和新理论的提出使乡村旅游内容丰富化、形式多元化,有效缓解了乡村旅游同质化日益严重的问题。

  让“美丽乡村”建设附加上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把文化融合进来,把城市周边游融合进来,把生态农业融合进来,让农民、新村民、游客共建共享与共荣,把真正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核心优势挖掘、展示出来,推广宣传出去,形成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循环。

  目前,乡村旅游作为旅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成为了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在国家、省市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和大力扶持下,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

  4、民俗旅游。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

  目前,民俗旅游作为旅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成为了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在国家、省市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和大力扶持下,民俗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

来源于:百度百科整理。

七、精准大扶贫对

精准大扶贫对是我国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针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评估和精确的帮扶措施,实现全面脱贫和小康社会的目标。

精准识别贫困对象

精准扶贫的第一步是准确识别出贫困对象。通过全面调查、核实和评估,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地区、哪些人口处于贫困状态。这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的合作,共同研究和分析数据,制定出科学准确的识别指标。

贫困对象的识别不仅要考虑收入水平,还要兼顾人口特征、生活环境等多个方面。只有针对个体情况的综合评估,才能实现真正精准的识别。

精确制定帮扶措施

识别贫困对象之后,就需要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这一过程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同时也需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实现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全面帮扶。

帮扶措施应该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在保障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比如,在教育方面,可以提供贫困学生的助学金和奖学金,同时鼓励他们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竞争力。

另外,政府还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提供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扶持等支持措施。通过发展产业,增加就业机会,提高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从根本上实现脱贫致富。

精心监测帮扶效果

实施精准扶贫的最后一步是对帮扶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这需要通过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收集并分析相关数据,了解帮扶措施的实际效果。

监测帮扶效果需要定期开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果发现某项帮扶措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应及时对其进行改进和优化。

精准大扶贫的意义与挑战

精准扶贫对于解决贫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精确识别贫困对象和制定有效的帮扶措施,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和帮扶失误,提高帮扶的精准度和针对性。

然而,精准扶贫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贫困对象的识别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并进行科学准确的判断。

其次,制定帮扶措施需要政府和社会资源的全面调动,涉及到资金、人力和技术等多个方面的支持。

最后,监测帮扶效果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收集并分析大量的数据。这需要政府和专业机构的合作,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结论

精准大扶贫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精确识别贫困对象和制定科学有效的帮扶措施,可以实现全面脱贫和小康社会的目标。

然而,精准扶贫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精准扶贫,我们才能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全面发展和脱贫致富。

八、对青少年扶贫的政策?

对青少年扶贫主要是教育扶贫,劳动用工扶贫。

九、企业扶贫对社会的帮助?

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在各类扶贫后盾单位中具有独特优势。

企业既能直接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用于产业扶贫,又能够发挥产业链的优势,撬动整合社会资源用于产业扶贫;既可以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消费扶贫方式直接帮助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开拓市场、打造品牌,又能够借助其销售渠道、采购渠道、生态圈等帮助扶贫产业项目快速对接市场、产生效益。

十、扶贫列车全国有多少对?

2016年,全国铁路共有81对公益扶贫“慢火车”。

其实,国内还有不少公益性的慢火车,比如常年行驶在成昆铁路的5619/5620、5633/5634次公益性“慢火车”也升级改造了“学习车厢”。

5633/5634次的绿皮车,时速为40公里/时。这辆列车从1970年7月1日运行到现在,已经有53年了。

这趟列车往返于四川攀枝花站和云南普雄站之间,每个站点都停留,速度也很慢。单程是353公里,停靠26个车站,全程票价25.5元,最低票价2元。

它接送当地彝族老乡往返于大凉山中,保障了彝农的农副产品运输和沿线彝族学生上学读书的交通往返,是他们“流动致富”美好梦想的承载。

目前国内有81对公益扶贫火车,它们的开行范围覆盖21个省区,经停530个车站,途经35个少数民族地区,其中国家级贫困县市达104个。

中国现在虽然有了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车,它体现了中国速度。而这些“慢火车”,则体现了中国温度。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