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寺历史?

298 2024-02-28 06:29

护国寺,是北京八大寺庙之一,始。

北寺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一年,传为元丞相托克托的宅院。明刘侗、于弈正著<帝京景物略》:“大隆善护国寺……寺始至元,皇庆修之,延祜修之,至正又修之。元故有二崇国寺,此其北也。我宣德己酉(1429年),赐名隆善。成化壬辰(1472年).加护国名。”为明代皇家巨刹。到了清代,康熙六十一年(1 72 1年),蒙古王公贝勒又重修护国寺,规模更加宏大,成为大隆善护国寺喇嘛庙。乾隆十二年,高宗行幸此寺,曾赋诗纪事。该庙因为坐落在西城,所以老北京人称之为“西庙”。

该 庙共有九进殿堂。依次为山门、金刚殿、天王殿、延寿殿、崇寿殿、干佛殿、护法殿、劝课殿、菩萨楼。庙中有两个喇嘛塔,与妙应寺白塔类似,千佛殿内供有托克 托夫妇以及姚广孝的泥塑像。但因年久失修,到了三四十年代,殿堂坍塌,几成废墟,仅存弥勒殿,即金刚殿和最后一层的楼阁及两旁的配殿。

寺内碑刻甚多,有敕建碑、田产碑、修葺碑、功德碑,其中著名的是赵孟颛书《皇庆元年崇教大师演公碑》和<至正二十四年隆安选公传戒碑》等。

入清以后,护国寺是京城一处重要店市。它的形成与发展与北京寺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庙会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附设一些商业活动。久而久之,庙会期间的宗教活动便是次要的了,而主要成了老百姓的购物市场.以满足一般市民的生活需要。

护国寺的庙会是在每月初七、初八日,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据《燕都丛考》记载:庙市始在西四牌楼广济寺,因修庙迁此,以庙地较广济为大,皆不愿迂回,遂以为常。从《日下旧闻考》得知乾隆时已有庙会。

护国寺庙会与隆福寺齐名,所谓“东西二庙”之西庙。二寺地处京城腹地,周围居住着很多王公贵族,豪门大户,他们经常来逛庙会口《京都竹枝词》:“东西两庙货最全,一日能销百万钱,多少贵人闲至此,衣香犹带御炉烟。”两个庙会的商品有很多是高档的。《燕京岁时记》中说,庙会期“凡珠玉、绫罗、衣服、饮食、古玩、字画、花鸟、鱼虫以及寻常日用之物,星卜杂技之流,无所不有。“因此,城乡游人摩肩接踵,甚至在定阜大街一带清王府邸居住的贵族妇女也来此光顾。

护国寺庙会上货最全。全到什么程度,都有哪些摊贩?都有什么玩艺儿?百本张《北平俗曲护国寺》写得十分具体生动,我们不妨跟着唱本的描述到护国寺庙会上去逛一逛。唱本一开头是说,人还没进山门,就碰两个卖善书的。便讥笑说;这些人“何苦来买纸费墨在这里冤人”。实际上山门两侧多是卖竹木制品,日杂什物的摊子。接着是“来永和斋先将梅汤喝一碗,顺甬道玉器摊上细留神”。永和斋的摊子在山门里,梅汤就是酸梅汤,是一种清凉解暑饮料,由乌梅、玫瑰、白糖等熬制而成,兑上水,过去夏天到处都是卖酸梅汤的摊子,摊主手持两个铜冰盏瓦相撞击,发出清脆的声音,以招徕主顾。

再往后是弥勒殿和天王殿。弥勒殿正位供布袋尊者,就是那个袒腹露胸笑开口的胖和尚。其身后,面向里的是身着戎装手持降魔杵的韦驮,他是佛教的护法神,用现在话说是“卫队长”。第三层天王殿内供四大天王塑像,天王殿未塌前,殿内有辛记等玉器摊、首饰摊十多个。经常有贵族妇女到此猎奇。“值当意之物,一诺千金,不吝其价”。

殿外附近的摊子则卖些仿古文玩,烧料的烟壶儿、烟袋嘴儿、帽正儿、仿大明宣德的青花盖碗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尤其是云林斋的字画与这些文玩一配,显得格外风雅,另外,德丰斋、冰玉斋的京装绢扇,作工精细,一直受到妇女们的青睐。

卖 扇子的在过去也是一个大行业。那时既有专门制造扇子的作坊,也有专门出售扇子的商店和商贩,百货店、南纸店、山货店等都代卖扇子。夏天还有小贩背个箱子沿 街吆喝,为人修理扇子和出售扇子。扇子主要有蒲扇、折扇、羽毛扇、团扇等四大类。此外,北方有用麦杆制成的扇子,南方有用竹篾编织的扇子。京装绢扇是指团 扇与折扇。扇子雉上兼售扇套、扇坠等附件。

护国寺天王殿之后是延寿殿,正殿内供三世佛(即过去佛、未来佛、现在佛),佛前二者侍立为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意为一卜二四诸天像,像后墙壁上绘有工笔极好的佛像。

延寿殿东西两侧各有廊房1 1间,接文殊、秘密二殿,后与伽蓝、无量二殿相通。在殿廊下,有古今中外的书籍、字帖、拓本;珍贵的孤本、珍本,这里有时倒能碰上,而且价钱不太高。因此,也吸引了一些文人墨客,

延寿殿后是崇寿殿,殿前有两座配殿,东为伽蓝殿,殿前有长方形铁炉。四足有耳,西侧为无量殿。

庭院中东西各有一井,两井后各有一六角碑亭。东碑亭立有明代成化八年《御制大隆善护国寺碑记》,西碑亭为清康熙六十一年立御制崇国寺碑文。庙会期间,东碑亭这里是书亭、画亭。这里不但有慈善家施舍治病偏方,还有善信弟子散发《玉历至宝钞》、《灶王经》、《太阳经》 -类的善书;春节期间,这里挂满了<富贵有余》、《耗子取亲>的年画,任人选购。

碑亭前,有百本张、同东堂等卖唱本。他们把一些木刻、石印版的唱本夹在粗小线上,然后将小线拉在亭柱上。后来,又出现一些外乡人背着蓝布包袱到此卖唱本的。他们多是席地而坐,边唱边卖。有的拿一副竹板,有的只检两块瓦片,敲打起来,唱什么《继母娘打孩子》:“光绪坐龙楼,福如水长流,四海民安乐,禾谷根苗收。有一件新闻事,出在了景阳州々”唱几吆唤两声“一个大一本,两大一本1’’如果没人买就又接着唱下去;“离城四十里,地名叫刘家沟,此人姓周,名叫周振楼。年少好行善,补路把桥修,修下了二儿,一个女娇流’’。如一旦有人买,马上停下来,招待主顾。这种生意获利极微,故自称为“要饭的买卖”。

庙的各个院落,殿内殿外,都有商贩摆摊和艺人表演。摊贩中有字号的有:“天 元堂的眼药、仁义堂的百补增力丸、云林斋画店、本立号烟料、手艺堂蝈蝈葫芦、德昌号绸缎、永春花厂、聚文书坊等。没字号的小摊有:卖首饰、南纸文具、旱三 七、龙爪姜,各种风味小吃,还有鼻烟壶、旱烟袋、刀剪、绣花针、鞋面、花样等。文艺表演有:王麻子的相声、跑旱船的,唱莲花落的,盘杠子的,鸭蛋刘的,吞 宝剑、弦子李的弦子、瞧西湖景的等。此外,还有卖耗子药的、拔牙的、算命的等。

庙后胡同里还有狗市。专卖哈巴狗,也叫“狮子狗”、“巴儿狗”,颜色有黄、黑、黑白花、黑黄白的三色的,脖子系一小铜铃,乖巧可爱。饲养人还教会它许多玩艺儿,如就地打滚、跳跃起来用嘴接食物、用前腿作揖欢迎客人等等.,前清时有值几两至数十两银子…只的。民国以后,有值银元几元至数百元一只的.买主多系富人。

护国寺的庙会已成为老北京人的往事。是什么原因使这一座偌大的寺庙遭到毁坏呢?据记载,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初三,护国寺发生火灾,寺庙许多殿宇毁坏.,《燕都杂咏》:“萧条古寺太荒凉,惹恨沧桑漫断肠。”笔者加上一句:“皆因当年一把火,枯木残碑泣夕阳。”偌大的一座护国寺,现在只有金刚殿、护法殿和西北角的几间廊房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