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的扶贫发展现状

133 2023-06-23 02:23

一、乡村旅游的扶贫发展现状

①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充分利用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村旅游服务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

②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使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增加价值。同时,也使农村生产的农副产品就地消费,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市场价格,促进农民增收。

③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使农村自力更生,靠自身力量得到发展,进而减少国家对农村的扶持资金。同时,当地农民参与投资、经营旅游业,可增加其可支配收入,实现“生活宽裕”的目标。

④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城乡统筹,增加城乡之间互动。城里游客把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信息辐射到农村,使农民不用外出就能接受现代化意识观念和生活习俗,提高农民素质。

⑤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挖掘、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以农村文化为吸引物,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旅游。同时,通过旅游可以吸收现代文化,形成新的文明乡风。

⑥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旅游对于环境卫生及整洁景观的要求,将大大推动农村村容的改变,推动卫生条件的改善,推动环境治理,推动村庄整体建设的发展。旅游追求个性化、特色化、原生态、唯一性等等,形成了旅游村庄的独特面貌和村容,是打破目前新农村建设中千村一面的最佳模式。可以说,发展农村旅游,有利于农村乃至全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农村科学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

⑦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实现“管理民主”的目标。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高旅游业在当地社区的参与度,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进行农村建设,提高当地农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实现“管理民主”的目标

二、乡村旅游扶贫的概念

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提升农村社会大众经济收入、完善农村社会基础设施发挥着重要意义。

从乡村旅游在提升居民经济收入方面的作用机制来看,乡村旅游能够为农村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从而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所产生的各类社会问题。

与此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够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必然会推动教育水平的提升,这对于革新农村居民思想、提升农村居民工作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有效形成良性循环;从乡村旅游在完善农村社会基础设施方面的作用机制来看,乡村旅游吸引力的提升,依赖于完善的交通设施、文娱设施、通信设施作为支撑,而在互联网环境下。

农村旅游开发主体还需要实现网络覆盖,从而为农村旅游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费者旅游体验的优化奠定良好基础,这决定了完善农村社会基础设施,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必要路径以及乡村旅游开发主体的必然选择。

由此可见,在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农村社会大众经济收入的提升能够为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奠定良好基础,与此同时,乡村旅游开发主体所开展的农村社会基础设施完善工作,则对于优化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三、乡村旅游扶贫的模式有哪些

1、发展旅游特色小镇。

积极与民族特色旅游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地方特色城镇对接,通过挖掘城镇独特肌理和文脉,加强城镇风貌保护传承和旅游公共服务整合,以时尚、旅游、健康、文化创意为重点,形成主题鲜明、产业特色鲜明的森林小镇。比如,湖滨度假小镇、避暑山庄小镇、温泉小镇、民族风情小镇、创意文化小镇、商业购物小镇等。

2、创建现代农业庄园。

有效整合资源,围绕现代农业观光体验和乡村旅游区,建设现代观光农业、观光旅游、休闲畜牧业、休闲渔业、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建设一批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农业旅游转型。

3、乡村旅游创客基地。

搭建旅游智库平台,制定和完善旅游智库的运作方式;联合组织文化旅游推手活动,通过培训、培育和培养来做引导、鼓励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旅游推手活动;联合文化旅游情报组织,全面提高旅游情报服务水平;共同推进文化旅游衍生品发展,共同建立定期咨询制度和联络机制。

4、发展旅游新农村社区。

构建以农业旅游产业链为核心的新型乡村旅游社区。以乡村观光休闲为主导,以乡村观光休闲业态为特色,以乡村商业休闲地产为支撑,以乡村生活为目标,通过土地整合、基础设施完善、文化特色呈现、农民就业等方式,改造提升独立村落,让农民在找到产业转型支撑的同时,将其生活资源转化为生产资源,在当地发展旅游产业,发展综合性旅游社区。

5、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程。

将全省旅游扶贫示范县与建立全域旅游示范县(简称双创)相结合,选择20个贫困县开展“双创”试点,力争每个县创建一个3A以上景区、两个特色旅游城镇、三个旅游扶贫示范村。着力解决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问题,着力改善交通、能源和通信、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农村人居环境,建立和完善相对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的质量效益,打造宜居宜游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四、《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

脱贫攻坚“七大战役”包括实现脱贫攻坚农村公路“组组通”三年大决战;实施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力度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全面开展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促进就业脱贫;加快推进健康扶贫;加快推进旅游扶贫。

五、乡村旅游扶贫是什么,包含了什么内容

1、就近就业补贴

为解决贫农村困农民的生计问题,国家给予就业性的扶持,帮助他们就近就业比如选聘他们在当地的种菌大棚工作。大型养鸡场就业,还有公路绿化。

2、教育补贴

国家对农村贫困农民子女的教育补贴力度很大,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可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费补贴。小学生每人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1250元。

3、九种大病专项救治补贴

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民,可以享受专项救治补贴了,主要包括这九种大病:、直肠癌、儿童先天性心脏室间隔缺损、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4、整村推进

整村推进是国家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程中所采取的一项扶贫措施。主要是集中资金、综合扶持,改变村庄的落后面貌,整体推动贫困村的社区建设和经济发展。整村推进是以自然村为单位,在村内修建道路、建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沟渠、兴建沼气、推广种植、养殖项目等。

5、产业扶贫

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农村产业是加快经济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引资主要领域有:边境商贸开发、房地产开发、矿产开采、水能发电、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农副产品和民族手工艺品加工等。

六、乡村旅游扶贫的经验与启示

兰考经验的主要内容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怎样做好三农工作,造福一方百姓。

在社会转型期,农民、农业、农村这“三农”问题成了各级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最头疼的问题。人们为日益严重的“三农”问题把脉,开各种各样的“药方”,进行了各种政策性或学术性改良的探索。这诸多的乡村研究和乡村建设实践,要想真正有效,可以从“兰考经验”得到很多启发——

从方法论上看:“三农”问题该如何定位?是否是国家发展的主要矛盾,根本问题和关键性制约因素?乡村建设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可持续性的办法又在哪儿?

从方法上看:乡村建设的前提应是乡村研究,否则会“药不对症帮倒忙”,但应该是什么样的乡村研究?是否得学学焦裕禄的本土化方法,尊重当地人的宝贵经验和首创精神,重视对各种各样本地资源的充分整合和有效利用?

从价值观上看:焦裕禄的民本理念需要借鉴。我们需要一部分知识分子走群众路线,做平民学问,志在富民。在乡村建设中,不论谁从事这项事业,都必须是依靠农民,发动农民,以农民为主体,引导并满足他们的需要。否则,只能是失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