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农耕的谚语(加上图片)

223 2023-03-06 16:05

1、关于“土”的谚语很多
(1)有讲土壤改良的:
黄土变黑土,多打两石五;
冷土换热土,一亩顶两亩;
铺沙又换土,一亩顶两亩;
白土地里看苗,黑土地里吃饭;
(2)有讲水土保持的:
水土不出田,粮食吃不完;
水土不下山,庄稼定增产;
水土不下坡,谷子打得多;
(3)有讲深耕的:
秋后不深耕,来年虫子生;
耕地深又早,庄稼百样好;
深耕一寸,多收一成;
春耕深一寸,顶上一遍粪;春耕多一遍,秋收多一石;
(4)有讲整地的:
地整平,出苗齐;地整方,装满仓;
种庄稼,不用巧,沟边地边打整好;
犁地要深,耙地要平;
光犁不耙,枉把力下;
2、关于“肥”
肥料是庄稼的粮食。只有通过施肥来保持土壤肥力,人们才可以真正地放弃刀耕火种加撂荒土地的原始耕作方式.推动农业向高级阶段方向发展。
(1)有讲施肥重要性的,
庄稼百样巧,肥是无价宝;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种地不下粪,等于瞎胡混;
要得庄稼好,须在粪上找;
肥料足,多收谷,一熟变两熟;
这都说明了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没有肥料想要把田地种结实了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2)有讲积肥门路的,正所谓多积肥,多增产,如:
积肥没巧,腿勤就好;
村前村后走一围,随手拈来都是肥;
羊圈摇钱树,猪圈聚宝盆;
(3)有讲巧施肥的,合理恰当的施肥,庄稼自然会长得壮壮实实,如:
庄稼施肥没别巧,看天看地又看苗;
春天上粪不懂性,赶到秋后就光腚;
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
底肥为主,追肥为辅;
3、关于“水”
(1)有讲水利建设的重要性的,如:
水是庄稼血,肥是庄稼粮;
水是庄稼宝,四季不能少;
种田种地,头一水利;
多收少收在肥,有收无收在水;
一滴水,一滴油,一库水,一仓粮;
(2)有讲适时灌溉的,放水要看天、看地、看庄稼,不可随心所欲,还要根据地势、水情、节令等重要因素来适时地进行灌溉,这方面的谚语很多,如:
秋水老子冬水娘,浇好春水好打粮;
轻浇勤浇,籽粒结饱;
水是庄稼油,按时灌溉保丰收;
灌水要适宜,田间全大米;
(3)有讲积水防旱的,如:
等,水在天;干,水在地;
久雨积水早排出,旱天之时早开源;
蓄水如固粮,水足粮仓满;
冬季修水利,正是好时事;
地利是农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农业的发展有着极为巨大的影响作用。关于地利的谚语在整个谚语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内容也极为丰富,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谚语具有广泛性的特征。
(三)人事谚语
人事,是指农业生产中人和地之间的关系,以及有关“植”“保”“收”等环节的经验。人和地的关系甚为密切,两者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成正比的,我们不可以忽视人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观能动性,如“人勤地也勤,粮食堆满囤”、“人勤地情深,黄土变成金”、“地里埋着宝,只要勤快就捡到”、“人不亏地皮,地不亏肚皮”;

江滨公园作文

江门大西坑风景区2009年10月1日起对市民开放,市民只要黄秀贤王秀贤就可以畅游风景区,尽情体验“天然氧吧”。

大西坑位于江门市区的西北面,江门市区另一个“市肺” 大西坑风景区位于群星村西北部,距江门市区约4公里,西邻新会松园,北邻棠下罗岗。总面积300多公顷。这里原来是一个水库,是蓬江区农田灌溉的一个重要水源,后被划为风景保护区。蓬江区把其入口处的黄土地改造成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大西坑公园,进行园林绿化,现在大西坑公园已经满目苍翠,与大西坑风景区连成一片,构成了江门市郊的一个“天然氧吧”。

大西坑山脉总面积1万多亩,水面面积380亩,总库容量82万立方米。景区内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和空气负离子含量高被誉为江门除白水带风景区外的另一个“市肺”;植物种类繁多,还有不少国家一、二级野生保护动物。
江门“市肺”大西坑拟与白水带、公坑寺联合开发,共同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

据悉,蓬江区各级、各部门将大西坑对市民开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去年以来,先后投入资金加强大西坑风景区的保护和建设,并对大西坑公园的环境进行全面整治和配套设施建设,新建了一条7公里长的水泥混凝土环湖路和避雨亭、门岗、停车场等设施。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