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乡村学校青年教师总想选调进城,进城之后,他们会后悔吗?

80 2023-02-12 16:23

一、现在乡村学校青年教师总想选调进城,进城之后,他们会后悔吗?

我有几个同行,都是从乡村学校选调进城的青年教师,他们和我聊天的时候都说后悔调进城里学校,理由如下:

第一,城里的学校工作太忙。乡下的学校,目前学生人数减少,尤其是乡村小学,有的学校每个年级只有几名学生,多的年纪也就十多名学生。乡村学校的教师,虽然课头多一点,但是学生人数少,好管理,好教学,好辅导,作业也好改。不像城里学校,一个班级五十多名学生,带两个班甚至几个班的课,批改的作业量太大。

乡村学校的活动很少,工作相对单纯。城里学校的活动太多。学校开展活动,就要教师参加,要教师组织。比如说听评课活动,乡村学校虽然也开展,但是不常有。城里学校就不一样了,班级多,教师多,听评课活动必须开展得像模像样。

另外,城里的学校一般都是当地教育的一面旗帜,检查远比乡村学校要多得多。每逢检查,教师都要分派任务,完善资料,整理档案,迎接检查。

第二,城里的学校收入较低。近年来,国家政策不断向农村教育倾斜,乡村教师有乡镇补贴,也有生活补贴,这两项算下来,也就好几百块甚至是一千多块了。如果乡村教师选调进城,这两项补贴就取消了,工资自然低了一截。

第三,城里学校职称晋升难。这倒也是事实。前面说过,近年来国家政策不断向农村教育倾斜,教师晋升职称也不例外,乡村学校的教师优惠条件多,晋升职称相对容易。尤其是中高级职称,城区有名额限制,但是如果是在乡村学校的话,不受名额限制,有多少评多少。因此,在城区学校可能五十岁也评不上高级职称,但是在乡村学校的话,四十岁就可能是高级职称了。职称上去了,工资自然也就高了。很明显,这一点上城里的教师是很吃亏的。

不过我觉得这几个同行说他们后悔也只是说说而已,他们并不是真心地后悔。如果是真心后悔,想要从城里调到乡下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吗。只要你张嘴,立马就能实现。

他们还很年轻,选调进城,是多少乡村年轻教师的愿望啊。无论如何,城里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都要比乡下学校好。而且工作生活都方便多了,逛街、吃饭、娱乐都有地方去,不像乡下,没有地方可去,每天孤灯清影,实在清苦。还有,在城里学校上班,下班就能回家,而且能照管家,能照管孩子,不像乡村教师,典型的“包山户”,周末才能回家,而且照看不了自己的孩子。

总而言之,进城有进城的好处,对年轻教师而言,还是利大于弊的。凡事无法两全,嘴上说是后悔,我看未必。

不知大家对此有何看法,欢迎讨论,欢迎留言。

我觉得肯定会后悔,因为教师的体制不一样很难适应的。而且一般排外严重,很可能被孤立。

进城之后他们肯定会后悔,因为城里的生活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不会,城里的学校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生活方面条件都优于乡村,教师个人在评职和岗位提升方面机会更多。

会,一定会

二、昭通无臂乡村教师代课18年渴望“名分”,他该如何成为正式老师?

一位没有双臂的青年竟然坚持在乡村当了18年的教师,听到这样的故事让人不知不觉感动流泪。小乡村地方很偏,条件也很苦,很少有人能够在这里坚持太久,而这位青年教师江声不仅坚持了18年,而且还只是代课老师的身份,更令人敬佩的是他竟然没有双臂。因为残留的双臂比较短,他只能尽量贴近黑板,每次上完课后老师从头到脚满身都是粉尘。这位老师的愿望就是能够成为正式教师,但是他的身体不符合体检标准。一个人是否能够成为合格的教师不应该仅仅由他的外表来判断,但这也算一个比较合理的标准,如果相关部门能够根据殊情况调整招聘正式教师的标准,那么这位老师就有可能成为正式教师。

残疾人是否能够成为合格的教师?

身体健康以及四肢健全的老师确实在教学工作的实施上更方便,也更有效率,虽然有些老师身体上有些不方便,但是付出了更多努力,他们的教学水准并不差。邹蜜就是一位在轮椅上讲课的老师,虽然她有研究生学历,却因为体检不过关无法取得教师资格证。最后,她的才华得到了一位小学校长的认可,被聘请为教师,终于圆了她的梦想。而邹蜜确实没有辜负校长的期望,成为了一位优秀的教师。

教师考核是否应该对特殊人群机会?

一些高校在录取学生的时候可能因为他们有体育或者艺术方面的特长给予优惠政策,即使他们的分数比其他学生少很多,但是也可以被录取,那么教师招聘也应该给残疾人机会,标准可以适当改一改。虽然他们在肢体上不太方便,但是通过努力并不影响教学工作。

比起健全的身体,心理上的健康似乎更加重要,而一个老师对工作充满热忱才是他可以胜任岗位的决定性因素。

他需要向当地的教育局申请才有可能成为正式的教师。对这样的默默无闻奉献的老师,我们一定要珍惜,给他最好的待遇才行。

他只能通过正规的考试,最后才能够成为正式的老师,这就只能靠他自己去努力了,我相信这名老师也是有这个能力的。

可以参加国考,可以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之后要关注当地的考试信息,参加笔试考试,之后再参加面试考试。

三、为什么在农村中小学年龄大的老师那么多,年轻老师不愿教吗?

这是 社会 问题,城镇化造成年青人拥挤城市的原因。

由此你可以看到:老一辈教育人为了国家、民族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老实讲,中国教师的待遇历来就很低,但老一辈教育人勇于担当,无私奉献,一心为了国家的发展。并且,他们个个都是学霸,能考上中师(看不上的才去读高中)。

现在的年轻人更务实了,担当少了,成绩好的都不愿意考师范院校了。学渣级别的也不愿意到乡村学校当老师了。当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还是教师待遇太差,地位低下。

乡村中小学教师的年龄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青年教师越来越多,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国家的优惠政策 : 乡村教师评职称优先,评省市区优秀教师倾斜,每月发放五百元左右津贴补助等等等,吸引大批大学毕业生从事乡村教育。

过去,导致乡村教师年龄结构偏大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的铁饭碗 ―― 死水一潭,只进不出。一旦进入教师行业,只要不触犯国法,干好干坏、干多干少都一个样,都终身享用薪金 ……

农村学校年龄大的老师多?城镇学校也是如此啊。

首先这和人口政策有关。上世纪60年代,尤其1962年以后,连续多年人口增长迅速。我校今年退休5人,来年及以后四年,每年将退休20多人!

其次,和70年代末恢复高考有关。这批大量出生的人口,正赶上时代的幸运快车,成为恢复高考后的最早受益者,考取大学分配工作,当然包括各类师范学校。

第三,改革开放初期,教育作为百年大计,国家非常重视,各类人才被选拔到教育行业,既有大学生,更有迅速就业的中师生,甚至还有很多代课老师。

一个萝卜一个坑!那时的教师配齐了,(当然,那时教师是年轻化),所以那个时代的老师特别多。以后进人,都是有计划的,缺人进人,不缺不要!

80年代末,开始职称评聘制度。这一批教师多数成为一级教师,跨世纪时,多数成为副高级教师!(有很多60后不到30岁就是副高级教师了!)现在,这些老高级教师面临着退休,他们在副高级教师岗位20多年甚至30年哎!由于指标限制,学校70后出生的老师,除个别人以外,大多数都是长期在一级教师岗位排队等候。因为如果没有退休的副高级教师,就没有名额,学校50多岁的一级教师还有一大批!

为何近几年来,非师范学校毕业生考取教师资格证就能到学校当老师?就是这批教师退到二线导致师资缺乏的原因。当然也有班级小班额要求和国家放开二胎三胎导致教师紧缺的原因。

年轻教师,谁愿意在农村学校啊?!在农村,如何解决个人婚姻问题?如何解决住房问题和未来孩子上学及医疗问题?这些现实问题都是存在的嘛

可能老教师乐于安于现状,年轻的喜欢城市生活有关系。

各种情况都有,大多是贫穷县会出现这种现象,比如我们县 ,不多招或者只招少数刚毕业的师范类教师,大多数退休的70岁左右的老教师都被学区招聘回学校了,每月支出800元,假期就不给了。给这些工资毕业生能上班吗?

偏远艰苦地区,别说是教书了。看看种地的都是五十岁以上的人了,年青人还有么?说到底还不是待遇问题。不是年青老师不愿意教,是留得住么?绝大多数考取编制就走人了。来到偏远地区的年青老师是通过这个办法过渡的。在教育一线三十多年了,虽然是临时工,但见证了偏远农村三十多年的教育发展进程。

老的不愿出,新的不愿进!很多年轻人进去时都把教师当成跳板,随时准备另起一行。 社会 浮躁,教育难安!

这要看是哪里的农村了,除了边远老穷地区,其他地方教师都很吃香,每年都争着考编。在我们这里,大部分都是近几年招收的年轻教师,很有活力。

我认为现在的年轻人生在福中不知福,没有受过苦,没受过任何挫折,认为吃穿,天生就吃的这么好,所以不劳而获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