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徽民间小调?
提到安徽民间小调,不得不说的就是凤阳花鼓。凤阳花鼓,又称双条鼓,流行于明清时期,其最初的表现形式为姑嫂二人,一人击鼓,一人敲锣,口唱小调,花鼓小锣作为伴奏乐器穿插期间。
凤阳花鼓演唱的曲目,唱的都是民间小调,曲目多达近百种,多为当时的“时调”,主要有《凤阳歌》、《鲜花调》、《王三姐赶集》、《孟姜女》、《秧歌调》等。
丰富多彩的当地小调中,一首《凤阳歌》最有名,歌中唱道:“说凤阳,道凤阳,手打花鼓咚咚响,凤阳真是好地方,赤龙升天金凤翔,数数天上多少星,点点凤阳多少将。说凤阳,道凤阳,手打花鼓咚咚响,凤阳真是好地方,皇恩四季都浩荡,不服徭役不纳粮,淮河两岸喜洋洋。”明朗欢快,感染力强。
二、安徽民间小调和沂蒙小调区别?
区别在于安徽民间小调比如说:南方采茶戏,北方凤阳花鼓戏等都于地方民间流传有很大关系,唱腔独特,声音好听,独具一格。而沂蒙小调是在沂蒙一带流传的民间小调,音质清脆,唱法自由,不拘一格,随口就能唱。沒有固定的模式。这就是它们的区别。
三、安徽民间小调词?
安徽民间小调是一种传统民间曲艺。创始人薄战士,阜阳界首市泉阳镇集东行政村人,原名薄文良,早年以演出粗俗民间小调出道,擅男扮女装,在安徽、山东、河南等地农村影响很大。成名后开始关注现实生活,戏剧作品渐趋严肃,真实反映农村生活,具有浓郁乡土气息。近年来开始独立拍摄乡土戏剧连续剧
1、正月里,正月正,小寡妇房中泪纷纷,小寡妇今年都三十二哪,我的丈夫啊,一十七岁进了你家门哪,我的个死人啊;
公婆年纪大,丈夫少年轻,一家老少度光阴,俺只说夫妻能白头到老啊,我的丈夫啊,没想到半路就两离分哪,我的个死人哪;
两分离,两离分,丈夫你撇下了两条根,你撇下男孩子才三岁呀,我的丈夫啊,撇下了女孩子够四周啊,我的个死人哪!
2、二月里,天气和,上水头飘来了一对鹅,公鹅在前面打着浪哪,我的丈夫啊,母鹅在后面紧呀跟啊着呀,我的个死人啊;
紧跟着,慢跟着,游来没有飞去的多,小寡妇好比那孤独的雁哪,我的丈夫啊,飞到晚上没处落呀,我的个死人哪;
孩子年纪小,谁能体谅我,小寡妇门前是非多,闲来没事我也不敢门前站哪,我的丈夫啊,怕的是小光棍调戏我呀,我的个死人哪!
调戏我,议论我,大街小巷也不敢挪,从早我想到天色已晚呀,我的个丈夫啊,半夜醒来也睡不着呀,我的个死人哪;
3、三月里是清明,桃红柳绿春意浓。什么人留下了清明节呀,我的个丈夫啊,家家户户添坟堆啊,我打个死人啊。
添坟堆,烧酒杯,金银纸马都烧成了灰,小寡妇哭的那如酒醉哪,我的个亲人啊,哭死在荒郊也不想回啊,我的个死人哪。
想亲热,盼亲人,死后的死鬼可能显显灵,你保佑保佑多多保佑呀,我的个丈夫啊,保佑你的孩子平安长成人哪,我的个死人哪。
欠起身,我打打灰,手拉着乖孩子把家回,我有心抱着孩子回家转哪,我的个亲人哪,舍不得面前土坟堆呀,我的个死人哪。
4、四月里四月八,小寡妇庙里把香插,人家烧香都是为儿女呀,我的个丈夫啊,小寡妇烧香为的啥哪,我的个死人哪,
烧罢香,拜罢菩萨,手拉着孩子转回家,半路上碰见了光棍赶会呀,我的丈夫哪,可怜我想起了孩子他的个大呀,我的个死人哪。
紧紧的走慢慢的行,手拉着孩子转回门,太阳一落天傍晚哪,我的个丈夫哪,光看见房子不见人呀,我的个死人那。
拿过火柴我点上灯,俺睡在床上冷清清,半夜里我做了一个梦哪,我的个丈夫哪,我梦见死鬼你转回门哪,我的个死人哪
四、安徽民间小调大纲?
安徽民间小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以下是一份安徽民间小调的大纲:
一、前言 介绍安徽民间小调的背景、历史、特点和价值。
二、安徽民间小调的类型 1.劳动号子:如《薅草锣鼓》、《打夯歌》等,反映了农民劳动生活的艰辛和乐观。2.生活小调:如《黄梅调》、《茉莉花》等,描绘了人们日常生活的点滴和情感。3.情歌:如《凤阳花鼓》、《庐州月》等,表达了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和相思。4.叙事小调:如《安徽民间小调大全》、《孟姜女哭长城》等,讲述了各种故事和传说。5.儿童小调:如《小放牛》、《鹅鹅鹅》等,教育儿童养成良好习惯和认知自然。
三、安徽民间小调的代表作品 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安徽民间小调,如《凤阳花鼓》、《黄梅调》、《茉莉花》等。
四、安徽民间小调的表演形式 介绍安徽民间小调的表演形式,如独唱、对唱、合唱、伴奏等。
五、安徽民间小调的传承与发展 1.传承:介绍安徽民间小调的传承方式,如口耳相传、师徒传承等。2.发展:探讨安徽民间小调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如创新表演形式、融入现代元素等。
六、结论 总结安徽民间小调的历史、类型、代表作品、表演形式和传承发展,强调其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五、安徽的民间小调?
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南有秀美伟岸的黄山,西有擎天一柱的天柱山,其间有长江穿行东去,与淮河并行,安徽人民世代生活劳作在这里,创作了大量优美的民歌。安徽民歌由于地处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的中间地带,从语言、习俗到气候都带有过渡性,因此,总体上富有南北风格并存与兼容的音乐特征。安徽地域广阔,各地人民群众在语言、生活、风情等方面都存有较大差异。根据地域的分布,可以划分为五个色彩区域。
皖北民歌粗犷朴实、色彩明快。如宿县、阜阳等地,由于地处淮北,在文化、语言等方面具有中原文化的特点,同时渗透楚、吴文化,民歌风格粗犷豪迈、节奏平稳、旋律起伏。代表作有《摘石榴》《地上黄河几道弯》等。
花鼓是我国一种民间歌舞,南宋时期就有记载,是由农民在田间插秧时击鼓演唱发展而来,表演形式是一男一女,男敲小镗锣,女打小花鼓,边歌边舞,有时增加乐器伴奏。各地花鼓的风格、曲调不同。
六、安徽民间小调全部小调
安徽民间小调,作为中国民间音乐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拥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独特的风格特点,吸引了无数音乐爱好者的关注和喜爱。
安徽民间小调是安徽省地方传统音乐的代表,由于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安徽的民间音乐形式非常丰富多样,其中以小调最具代表性。它充满了农民朴实热情、淳朴纯真的作风,融合了乡土文化的精髓,表达了人们对生活、对自然的独特情感。
全部小调
安徽民间小调分布广泛,各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小调风格,其中包括:
- 蒙城小调:以蒙城地区为代表,其曲调悠扬、轻快,旋律婉转动人,被誉为安徽小调的"名调之祖"。
- 巢湖小调:以巢湖地区为代表,曲调优美动听,节奏欢快明快,给人以活力和愉悦的感觉。
- 滁州小调:以滁州地区为代表,曲调婉转柔美,充满了古朴的农村情调,给人以宁静和思索的感受。
- 六安小调:以六安地区为代表,曲调跌宕起伏、变幻多样,情感丰富,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 黄梅小调:以黄梅地区为代表,曲调深沉悲切,抒发了农民劳动者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安徽民间小调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深情的表达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它不仅受到了安徽本土人民的喜爱,也受到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音乐爱好者的赞赏。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安徽民间小调的演唱形式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从最初的传统演唱方式,到现代的音乐表演,小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同时,安徽小调也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传播,使更多的人了解、喜爱这一民间音乐形式。
安徽民间小调的发展得益于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的支持。安徽省文化厅多次组织安徽音乐家对小调进行深入研究,并举办音乐会、展览等活动,推动了小调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一些著名的音乐家也将小调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为小调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安徽民间小调的传承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民间艺人的努力与付出。他们用自己的音乐才华和热情,将小调传承下来,并传授给后代。这些民间艺人以其才华和对小调的热爱,为安徽民间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总之,安徽民间小调作为安徽省地方传统音乐的精华,代表了安徽农民的智慧和情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赢得了人们的喜爱。相信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安徽民间小调会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芒,为我们呈现出更加优美动人的音乐之美。
七、安徽民间小调演员?
河南坠子三女婿拜寿吧,虽然是河南坠子,但是在皖北多有传唱
八、安徽民间小调当兵歌词?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革命战争考验了我立场更坚定。
九、农村小调老来难原唱?
民间小调《老来难》原唱董湘昆,传统曲艺京东大鼓,百听不厌
十、安徽民间小调王娟资料?
王娟,用简单的吉他和美妙的人声勾勒出一个广阔的世界,“原创音乐圈里不多见的创作型漂亮女歌手,简单、朴素的民谣风格,一把箱琴,一副毫无矫饰的自然嗓音让很多人迷恋,其歌曲风格大多清新唯美,不另类、不夸张、不招摇,平淡中就把闭塞、孤独、荒废、思索、游荡、迷惑和束缚的感觉表达了出来。”
王娟,低调而纯粹,从过去清净单调的一把吉他,到丰富的乐队,再到即将正式发行的新专辑《梦湖》实验、前卫、梦幻、迷离、广阔、深邃的音乐世界,一个以音乐为生命的女子正在开始新音乐旅行。
王娟最新专辑《梦湖》2013年1月24日在后山艺术空间 正式出版首发[1]
暨“河酒吧最后的一天”现场录音《遥远Live》十周年纪念正式出版
中文名 王娟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北京
职业 民谣女歌手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