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农村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这几年发展农村,很多地区都在建设新农村,使得农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续农村还会发生哪些改变?新念段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1、建设村镇、改善环境
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从根源上杜绝农村脏乱差的景象,有些地方由于村中破旧房屋及空置房屋较多,直接就另起炉灶,几个村子合并新建一个现代化的小区;有些村落则进行从容村貌治理,道路环境,汪塘、沟渠乃至厕所进行治理,从外观上统一改变人们对农村固有的脏乱差印象。
2、扩大公益、促进和谐
办好义务教育,让适龄儿童入学享受到基本的教育;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
3、培育农民、提高素质
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4、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切实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范围,提高补助标准,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颂老务和医疗救助体系。
5、培养新型农民
新型农民的有关要求:“有文化”,就是要求农民能说会写、自主自强、崇尚科学、诚信友爱、知法守法;“懂技术”就是要求农民提高技术素质,至少熟练一项生产技能和技巧;“会经营”,要求农民具有一定经营和管理能力,能合理配置人、财、物和土地等资源,组织生产和参与市场活动,获得高的经济
6、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农村要种地,要养殖要有粮,因此建设现代化农村产业园、现代化农业是必不可少的,要保障粮食品安全全,粮食品安全全是基础也是基石,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安全。
要进行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农村个体经济,村集体经济,办企业搞创收,全力增加农民收益,实现城乡差距明显缩小,甚至赶超城市收入水平。
7、管理民主
在政治上,首先要有个廉洁公正的村委,才能实现新农村建设。对于人民群众的仔樱誉切身利益要保护,不能够与民争利,法制一定要健全透明,实行村民高度自治,让农民当家做主,自主参与到建设新农村的伟大使命中来。
现在各个地区都在为了建设美丽新农村努力中,但是距离真正实现新农村建设还有很远的距离,许多地方只是进行村容村貌的建设,还未深入到核心,但相信未来,农村会越来越好。
此文和图片转载于网络,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二、产业是核心农业是关键新农村建设是什么
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统筹城乡和工农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与物质保障。没有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就失去了重要的产业支撑。
我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发展现代农业既具有客观必然性,又具备现实条件,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
三、如何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业态,是零售店向确定的顾客群提供确定的商品和服务的具体形态,是零售活动的具体形式。通俗理解,业态就是指零售店卖给谁、卖什么和如何卖的具体经营形式。针对特定消费者的特定需求,按照一定的战略目标,有选择地运用商品经营结构、店铺位置、店铺规模、店铺形态、价格政策、销售方式、销售服务等经营手段,提供销售和服务的类型化服务形态。表现形态:便利店、食杂店、折扣店大型超市、超市、仓储式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建材商店、购物中心、工厂直销中心、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电话购物。 通常来说新业态的出现主要依靠分工细化和融合两个路径。举例来说,农业中的“观赏农业”,商业经营模式中的连锁、加盟等形式,生活服务业中的洗衣业、快递业、家政服务业等,都属于分化的产物。
四、中央提出的“田园综合体”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原文如下: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财政部日前下发《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2017年,财政部确定河北、江西等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中央财政从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中统筹安排,支持试点工作。
每个试点省份安排试点项目1—2个。
试点省份财政部门应于2017年6月30日前,分别向财政部农业司(国务院农村综改办)、国家农发办报送田园综合体试点材料(附电子文档光盘)。
田园综合体的试点立项条件
1、功能定位准确
围绕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规模、有潜力的乡村和产业,按照农田田园化、产业融合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路径,以自然村落、特色片区为开发单元,全域统筹开发,全面完善基础设施。突出农业为基础的产业融合、辐射带动等主体功能,具备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景。明确农村集体组织在建设田园综合体中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其在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等方面的作用。
2、基础条件较优
区域范围内农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核心区集中连片,发展潜力较大;已自筹资金投入较大且有持续投入能力,建设规划能积极引入先进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本,发展思路清晰;农民合作组织比较健全,规模经营显著,龙头企业带动力强,与村集体组织、农民及农民合作社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利益联结机制。
3、生态环境友好
能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保留青山绿水,积极推进山水田林湖整体保护、综合治理,践行看得见山、望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生产生活方式。农业清洁生产基础较好,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4、政策措施有力
地方政府积极性高,在用地保障、财政扶持、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应用、人才支撑等方面有明确举措,水、电、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完备。建设主体清晰,管理方式创新,搭建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建设格局。积极在田园综合体建设用地保障机制等方面作出探索,为产业发展和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条件。
5、投融资机制明确
积极创新财政投入使用方式,探索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综合考虑运用先建后补、贴息、以奖代补、担保补贴、风险补偿金等,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田园综合体建设。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田园综合体建设力度,积极统筹各渠道支农资金支持田园综合体建设。严控政府债务风险和村级组织债务风险,不新增债务负担。
6、带动作用显著
以农村集体组织、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组织引导农民参与建设管理,保障原住农民的参与权和受益权,实现田园综合体的共建共享。通过构建股份合作、财政资金股权量化等模式,创新农民利益共享机制,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7、运行管理顺畅
根据当地主导产业规划和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培育水平,因地制宜探索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模式和运营管理模式。可采取村集体组织、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共同参与建设田园综合体,盘活存量资源、调动各方积极性,通过创新机制激发田园综合体建设和运行内生动力。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