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北农村扭秧歌专用鼓点?
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咚咚咚锵。
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咚咚咚锵。
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咚咚咚锵。
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咚咚咚锵
二、扭秧歌鼓点口诀?
鼓点分为单鼓棒和双鼓棒打法:
1、大鼓单棒快点打法:咚咚咚咚|咚咚咚咚,是简单的节奏。
2、大鼓单棒慢点打法:咚咚|咚咚。
3、大鼓双棒快点打法:咚七咚七咚七咚|咚七咚七咚七咚。
秧歌的节奏为4/4拍。注意,起时鼓棒要轻点鼓面。
三、扭秧歌专用鼓点?
鼓点是这样的:
扭大秧歌的大鼓单棒快点打法:咚 咚 咚 咚|咚 咚 咚 咚,是最简单的节奏。
扭大秧歌的大鼓单棒慢点打法:咚 咚 |咚 咚 ,大鼓双棒快点打法:咚七咚七咚七咚|咚七咚七咚七咚 。
四、海阳秧歌鼓点口诀?
海阳秧歌是山东省的一种传统舞蹈,既有独特的舞姿,也有独特的鼓点口诀。以下是海阳秧歌鼓点的口诀示范:
1. 齐步走:口诀为“一、二,一、二,一、二、三”。
2. 侧步走:口诀为“一、二、三、一、二、三”。
3. 前进鞠躬:口诀为“一、二、三、四、五”。
4. 霞腰:口诀为“左、右、左、右、左、右、左、右”。
5. 扭秧歌:口诀为“一、二、一、二、左、右、左、右”。
这些口诀是海阳秧歌鼓点的基本示范,可以根据具体的编排和舞蹈要求进行变化。在实际的表演中,舞者们会根据鼓点口诀来掌握节奏,并与鼓点的声音相协调。
如果你希望深入学习海阳秧歌的鼓点口诀和舞蹈技巧,建议你参加正规的舞蹈培训班或请教相关专业人士,以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指导。
五、秧歌鼓点怎么敲?
回答:
秧歌鼓固定双面桶形,比腰鼓稍小。鼓身罩以真丝绣花鼓套,其上有鼓带,下端缀以一排黄色丝穗。鼓身长33厘米,面径12厘米。
1、大鼓单棒快点打法:咚咚咚咚|咚咚咚咚,是最简单的节奏。
2、大鼓单棒慢点打法:咚咚|咚咚,
3、大鼓双棒快点打法:咚七咚七咚七咚|咚七咚七咚七咚注意,七时鼓棒要轻点鼓面
扩展资料:
1、上举
是敲击前的预备动作,力源之所在。上举动作完成的优劣直接影响击打的质量。上举时将原先放在腿上自然的手形状态略作调整。手腕弓起,手和鼓棰略下垂。
这时的力量是以小臂带动手腕,在小臂逐步向上移动的基础上,大臂也随之向上移动,双手举至胸上耳前就算上举动作基本完成。
2、换力的动作
当手举到适当的高度就要变下击的动作。换力时动作一定要迅速敏捷。大臂与肘很快下沉,手腕向后弯曲,手与鼓棰急速后移,和上举时呈相反方向。随着小臂向下集力向鼓打去,产生把手及鼓甩出去的感觉,全臂之力集于棰尖,全身之力惯于鼓面
六、山东农村扭秧歌鼓点完整版?
鼓点分为单鼓棒和双鼓棒打法:
1、大鼓单棒快点打法:咚咚咚咚|咚咚咚咚,是简单的节奏。
2、大鼓单棒慢点打法:咚咚|咚咚。
3、大鼓双棒快点打法:咚七咚七咚七咚|咚七咚七咚七咚。
秧歌的节奏为4/4拍。注意,起时鼓棒要轻点鼓面。
七、东北大秧歌鼓点?
东北扭秧歌鼓点:
1.
“强 强其强其 强强 强强其强其,强 强其强其 强强 强强其强其”如此反复。
2.
“咚咚囔囔囔,咚咚囔囔囔,咚咚囔, 咚咚囔, 咚囔咚囔,咚咚囔”如此反复。
3.
“哒哒咚咚咚,哒哒咚咚咚,哒哒咚,哒哒咚,哒咚哒咚,哒哒咚”如此反复。 高朝:哒咚哒咚哒咚哒,后面的哒为重。
八、河北秧歌鼓点口诀手法?
河北秧歌鼓点分为单鼓棒和双鼓棒打法:
1、大鼓单棒快点打法:咚咚咚咚|咚咚咚咚,是简单的节奏。
2、大鼓单棒慢点打法:咚咚|咚咚。
3、大鼓双棒快点打法:咚七咚七咚七咚|咚七咚七咚七咚。
秧歌的节奏为4/4拍。注意,起时鼓棒要轻点鼓面。
九、扭秧歌鼓点怎么打?
节奏在舞蹈音乐的诸要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人把它比喻为音乐的骨架或舞蹈的骨架也是不无道理的。 东北秧歌的传统乐曲多为2/4拍,亦有4/4拍或1/4拍(流水板)。节拍重音不一定在每小节的第一拍,有时出现在小节中间(4/4拍子的第三拍)或最后一拍。 节奏富有变化,特点之一是大量运用附点音符,特别是在中速或慢速的乐曲中,这样的音乐与舞蹈“出脚快、落脚稳、膝盖带艮劲”的韵律特点十分协调。 还有一种节奏处理也很有特色,唢呐慢吹与打击乐器紧打相结合。唢呐吹“浪头”长音(常用“破工”技巧演奏),用传统换气方法边演奏边换气,而同时打击乐器配以各种鼓点或即兴演奏,这种紧打与慢吹的结合,使秧歌表演的气氛热烈,情绪激动,很有艺术效果。
十、秧歌鼓十二鼓点打法?
秧歌的节奏为4/4拍。单棒快点打法:咚 咚 咚 咚|咚 咚 咚 咚,是最简单的节奏。 单棒慢点打法:咚 咚 |咚 咚 , 双棒快点打法:咚七咚七咚七咚|咚七咚七咚七咚 注意,七时鼓棒要轻点鼓面。
秧歌鼓是传统的打击乐器,秧歌鼓固定双面桶形,比腰鼓稍小。鼓身罩以真丝绣花鼓套,其上有鼓带,下端缀以一排黄色丝穗。鼓身长33厘米,面径12厘米。秧歌鼓用於民间歌舞。如果真心对秧歌感兴趣,可以多去看一些秧歌视频,去认真的体会那种节奏。
现各地的秧歌一般以秧歌舞队为主要形态,舞队人数少则十数人,多时达上百人,既有集体舞,也有双人舞、三人舞等多种表演形式,根据角色的需要手持相应的手绢、伞、棒、鼓、钱鞭等道具,在锣鼓、唢呐等吹打乐器的伴奏下尽情舞蹈。
各地秧歌的舞法、动作和风格各不相同,有的威武雄浑,有的柔美俏丽,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