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理农业农村污染的意义包括?
1.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是村容整治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生活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仅是农村水源地潜在的安全隐患,还会加剧淡水资源的危机,使耕地灌溉得不到有效保障,危害农民的生存发展。
2.因此,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与资源化设施建设,避免因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而引起的农村水体、土壤和农产品污染,确保农村水源的安全和农民身心健康,是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村庄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二、如何治理农村面源污染?
要治理农村面源污染,需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管理。
1.作好农业发展规划,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和布局 作好各个地区的农业发展规划,特别是安排好城市郊区的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在城市郊区少搞大型的畜禽养殖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调整养殖结构,发展效益高、污染轻的特种养殖。
2.科学施用化肥 要控制化肥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既要控制其施用量,又要严格执行使用规程。消灭不合理使用化肥的现象,控制其在环境中的积累,如利用有机肥在最佳时期按规定用量,用适合当地的方法施肥,在轮作中栽培过渡性作物,施用长效肥料等。
3.农业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联合,加强对农村面源的管理 由农业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联合起来,共同管理、制定有关法规、政策和管理制度,鼓励农业生产单位和个人合理使用农用化学品,搞好畜禽场的污染治理与废弃物综合利用,对污染严重的排污单位限期室内空气检测治理,并给予经济制裁,促使其减少排放,对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有成效的地区、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4.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的核心就是使农业生产中的能量和物质合理的流动,形成良性循环,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生态农业提倡减少农业化学品的投入,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使种植业、养殖业、林草业和加工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5.加强生物防治,推广无公害农药 推广利用害虫的天敌以虫治虫技术;筛选能分解长效性农药的土壤微生物,加强残留在土壤中农药的分解速度;加大对生物农药的研制开发力度。
6.加强畜禽养殖场管理 首先要布局合理,科学规划,对新建大型畜禽养殖场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执行“三同时”制度,使其尽可能远离饮用水源、河流。其次采用先进工艺,增设污染处理设施,对现有畜禽养殖场的粪便进行处理和综合利用。再者要大力推广畜禽粪便发酵和商品有机肥生产等成熟技术。
三、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措施?
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源头控制,实施清洁生产,发展绿色产业,减少污染物排放。 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厂,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利用率。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清理农村垃圾、污水和废弃物,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执法,建立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农村环境污染行为。 加强农村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农民自觉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四、水污染治理?
水体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其他等。面临水污染的严峻形势,我国环境保护部门聚焦重点,组织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及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为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碧水、蓝天、净土的美丽中国奠定基础。在水污染防治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有效防范水体质量污染,不断提高水环境管理效率,为人们提供安全的用水环境。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1、健全法律法规,积极建设水环境管理制度,明确治理部门的职责;
2、不断加强对工业污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的防治;
3、建立相应的技术保障体系;
4、加大重点流域、水源地的治理与保护
五、污染类型污染来源污染治理方法?
污染类型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大气污染主要来自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燃煤等,治理方法包括减少排放、采用清洁能源和建立环保政策。
水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治理方法包括建设污水处理厂、加强农业环保措施和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
土壤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弃物和农药残留,治理方法包括土壤修复、合理农药使用和加强废物管理。综合运用各种治理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六、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研究意义?
1. 保障公众健康:农村环境污染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生活质量,对他们的健康构成威胁。通过研究治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污染,保障农民的健康与福祉。
2. 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对农村环境的持续污染将严重阻碍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研究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对于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保护生物多样性:农村环境污染会导致土地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生长和野生动植物生存,破坏生物多样性。通过研究并实施有效的治理策略,可以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4. 提升国家形象:一个能有效管理好自身环境问题的国家,其国际形象和影响力也会得到提升。因此,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研究也有助于提升国家形象。
5. 促进经济发展:良好的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不仅可以改善环境,也可以带动环保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七、成都市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条例?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责任分解方案,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好我市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改善农村发展环境,促进农业全面持续发展,农委系统拟在全市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一、思路和原则
按照“种养结合,合理区划,突出重点,分类治理”的思路,加强农牧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推进传统种、养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原则,通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搞好种植业污染和畜牧业污染的治理,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
二、目标和进度
2006年,整治化肥、农药、农膜对环境的污染,推广使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化肥施用量在原有基础上削减5%,搞好测土配方施肥试点工作,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20万亩。2007年—2010年,逐年削减化肥施用量,每年消减5%,每年保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在200万亩以上。
2006年,关闭三环路内活禽交易、宰杀点和畜禽养殖场;全市养殖场(户)配套粪便收集和处理利用设施达到30%。2007年—2010年畜禽污染治理利用设施覆盖面逐年提高5个百分点,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生产量逐年提高5个百分点,力争到“十一五”末基本解决畜禽养殖污染。
三、组织和领导
成立由市农委(市委农工办)主任为组长,分管种植业、养殖业的副主任为副组长,农建处、畜牧处、粮油处、经作处、法规处、农质处、农宣处、动防总站、植保植检站、农技总站、农业执法支队、农质中心、市农科一、二所负责人等为成员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小组,制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目标,研究有关农业面源污染情况,实施全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具体工作措施。各区(市)县要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五城区和高新区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全面落实“禁养”的措施和政策,远郊区(市)县要根据各自区域种养业发展特点,提出本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具体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牵头处室为农建处,相关处室和直属单位及各区(市)县农发局(一体化局)应确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定期将工作进展情况报送市农委农建处、目督办。
四、责任分解
(一)农建处:负责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牵头工作,制定全市《农村种植业污染和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抓好耕地质量普查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推广,抓好农村沼气建设和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市农技总站、市沼科所和各区(市)县农发局(一体化局)承办]。
(二)畜牧处:负责制定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具体实施方案,做好畜牧生产规划布局,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养殖区,研究、总结、推广畜牧养殖清洁生产的模式和技术,抓好养殖生产方式转变和规模场(小区)的污染治理[市动防总站和各区(市)县农发局(一体化局)承办]。
(三)粮油处:负责制定种植业化肥等面源污染治理的具体实施方案;削减化肥施用量,增加生态有机肥的使用;大力推广应用可降解农膜[市农技总站,市农科一、二所和各区(市)县农发局(一体化局)承办]。
(四)经作处:负责制定农药等投入品面源污染治理的具体实施方案,减少一般性农药的使用,提高生物农药的使用[市植保植检站和各区(市)县农发局(一体化局)承办]。
(五)法规处:负责牵头组织农业投入品市场的执法整治,依法查处假劣肥料、农药、饲料、兽药等产品,负责《成都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的起草工作[市执法支队和各区(市)县农发局(一体化局)承办]。
(六)农质处:负责组织对农产品进行质量安全监测、控制,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农产品品质[市农质中心和各区(市)县农发局(一体化局)承办]。
(七)农宣处:负责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宣传工作,根据面源污染治理情况,并经委领导同意,组织开展各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宣传[各区(市)县农发局(一体化局)承办]。
五、工作重点
(一)大力推广以稻田保护性耕作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农业节肥、节药、节种等清洁生产,抓好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和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科学施肥,合理用药,使种植业投入品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种植业污染逐步减少。
(二)积极开展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重点推广干湿分离、沼气发酵、有机肥制造和种养业结合等技术。在中心城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河道保护区和其他需特殊保护的区域实施禁养,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实施养殖备案制度,强化对各类畜禽养殖场(户)污染情况的监管。
(三)加大农业执法力度,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严格查处生产、经营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劣质肥料、兽药、农膜等的行为。
(四)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广泛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环保宣传和科普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和种植业、养殖业企业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增强广大农民群众和养殖企业的环保意识和防治污染的能力。
八、乡村治理和农村治理的区别?
答:乡村治理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综合自治、法治、德治等治理手段,不断创新模式,使得个体或组织参与到乡村公共事务的自治和发展中。乡村治理是多元化的社会组织,各有定位,各司其职。
农村治理重在硬件,可以有效改善居住环境和配套设施,而乡村治理在偏重于软件,通过治理手段更好的服务于乡村建设,提升广大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二者一个重在建设,一个重在管理,从不同的维度来振兴乡村。
九、核污染治理措施?
解决核污染的措施包括:
1.核污染控制:通过各种手段,尽量减少核污染的范围,并对已经发生的核污染进行清理和控制。
2.核污染清除:对于已经发生的核污染,通过特殊的工艺和技术进行清除,以便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3.核污染预防:通过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等手段,预防核污染的发生。
4.核污染应对:在发生核污染事故时,迅速应对,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范围,并对受害者进行有效的救治。
5.核污染治理: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对核污染进行治理,减少核污染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十、水污染治理标准?
(1)水环境质量标准
有关于水环境质量的标准,主要涉及到以下5本,分别是: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渔业水质标准》GB/T 11607-1989;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