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1年国家大事件总结?
1、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大关
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又跃上了新的大台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2、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突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在基层宣讲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高质量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广大党员不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前进力量。
3、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这是继制定实施香港国安法后,中央依法治港的又一重大举措,是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落实中央对香港全面管治权的具体体现,为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3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随后,香港特别行政区完成本地立法。新选举制度为推进香港民主稳步发展、实现良政善治,促进“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打下坚实基础。
4、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各界代表7万余人以盛大仪式欢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高度评价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精辟概括伟大建党精神,号召全体中国共产党员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庆祝大会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向“七一勋章”获得者颁授勋章,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落成开馆,文艺演出《伟大征程》盛大举行。
5、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2月25日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6、三孩生育政策发布实施
7月2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对外发布,提出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配套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这是我国人口与生育政策的又一次历史性调整,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平缓总和生育率下降趋势、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围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配套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等进行修改。
7、六中全会总结党的百年奋斗
11月8日至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聚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体现了党中央对党的百年奋斗的新认识,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全会决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
8、中美中俄元首举行视频会晤
11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视频会晤,为中美关系发展把舵引航。12月15日,习近平主席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年内第二次视频会晤。今年以来,在疫情背景下,习近平主席还以视频方式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金砖峰会、上合峰会、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二十国集团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一系列重大活动,通过“云外交”同国际社会密切互动,针对共同挑战提出中国方案、凝聚全球共识,有力促进国际抗疫合作和全球共同发展,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9、载人航天等取得新突破
12月27日0时55分,经过约6小时,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年内第二次出舱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翟志刚、叶光富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一年来,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到“天问一号”“祝融号”成功探测火星,从神舟十二号圆满完成任务到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10、“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今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体人民,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二、2021年2月25日扶贫方针是?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事实充分证明,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开发式扶贫方针是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鲜明特征。
三、扶贫国检有何意义?
扶贫国检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一是国检是对扶贫成果的权威认定,既客观又权威。
二是国检是对扶贫的最好总结。
三是国检是对扶贫成果的历史定格。
四、2020年脱贫工作完成有多少人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公布,2020年,全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五、2021广东扶贫济困日工作方案?
2021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工作方案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部署,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任务目标,根据《2021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工作要点》,现就开展2021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以下简称“6·30”活动)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活动主题
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二、深化理论研究
1-5月,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在《关于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10周年专题调研情况的报告》上的批示精神,开展新阶段“6·30”活动专题理论研究,进一步分析探讨广东社会帮扶的内涵、特色和制度建设,结合国家和我省“十四五”规划有关工作,认真谋划新阶段“6·30”活动的重要使命、主要目标、努力方向,研究“6·30”活动在乡村振兴“产、学、研、育”上的重要作用,从助力解决贫困问题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转变的实践路径,形成制度性理论成果,开创“6·30”活动工作新格局。
三、宣传发动
(一)4-6月,以抖音号、视频号、微信公众号等为基础,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构建“6·30”活动新媒体宣传矩阵,全方位、多角度、成系列发布“6·30”活动实时动态消息,深度开展舆论宣传,讲好扶贫济困、乡村振兴新故事,让全社会更多了解、信任、参与“6·30”活动。
(二)4-6月,借助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优势媒体,深入宣传2021年“6·30”活动主题,着力塑造一批扶贫济困先进典型,集中宣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经验成效,引导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挥地铁、公交等相关移动媒介作用,营造参与扶贫济困、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三)4月下旬,召开动员电视电话会议,部署2021年“6·30”活动工作任务,报请省委分管领导出席。
(四)4-6月,组织开展走访企业活动,成立“6·30”活动宣讲小组,进社团、进企业,点对点宣传“6·30”活动,通报“6·30”活动情况,发动企业积极参与“6·30”活动,引导企业参与乡村振兴“连片包镇”帮镇扶村行动。报请省领导带队走访部分重点企业,其他企业由省直相关部门、省级捐赠接收单位和各级党委、政府结合往年捐赠情况组织走访。
(五)5月,向全省广大社会组织发出倡议,召开重点社会组织座谈会,引导广大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扶贫济困、乡村振兴行动。
(六)6月上旬,召开重点企业座谈会,通报2020年“6·30”活动情况,动员发动广大社会力量积极捐赠,积极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行动,报请省政府主要领导出席。
(七)各级各单位按照“6·30”活动要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济困活动,实现全民参与。
四、活动内容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心捐赠项目
1.开展干部职工爱心捐赠活动。6月30日前,省直及中直驻粤各单位组织干部职工开展爱心捐赠活动。
2.开展“学子献爱心”活动。6月份,广泛发动全省大、中、小学校和中专、技校学生参加“学子献爱心”捐赠活动。
3.开展“拥政爱民献爱心”活动。6月份,向全省驻军发出倡议,创新“双拥”工作,开展扶贫济困捐赠活动,捐赠资金专项用于资助我省贫困老兵和参与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建设。
4.开展社区扶贫济困募捐行动。倡导广大社区居民参与“6·30”活动募捐行动,珠三角地区城市努力做到社区募捐全覆盖,其他地级市在有条件的城镇开展。
(二)开展“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
引导和鼓励爱心企业参与美丽乡村风貌提升、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等行动,支持整县整镇、多镇连片推进乡村振兴,鼓励支持一批大型企业“连片包镇”,重点支持我省老区苏区、民族地区(3县7乡)乡村振兴,确保一镇不少于一个企业帮扶,全面推动“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
(三)开展扶贫济困红棉杯认定活动。
根据《广东扶贫济困红棉杯认定办法(暂行)》,以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对2020年在“6·30”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扬,授予红棉杯金、银、铜奖,并在主要新闻媒体及网络平台上公告。鼓励各地参照省的做法开展表扬活动。
(四)隆重举办“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暨“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启动仪式。
6月30日,举办“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暨“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启动仪式,为2020年度广东扶贫济困红棉杯获得者颁奖,组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现场认捐。动员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帮镇兴村”行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力量。并以展板、数字媒体的形式,全面展现广东人乐善好施、热心公益的良好形象。会前省主要领导接见捐赠1000万元以上爱心企业代表和爱心人士。
(五)开展“6·30消费帮扶云上行”系列活动。
7-10月份,发挥互联网+消费帮扶平台作用,推出“6·30消费帮扶云上行”系列活动,推动消费帮扶需求与供给精准对接,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五、活动要求
(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
2021年“6·30”活动,是我省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项重要活动,全省各级要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上来。认真总结历年活动成效经验,在活动内容与形式上要坚持守正创新,将活动成效推向新的高度,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二)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从今年起,“6·30”活动将在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和统筹协调下开展。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强化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全面加强市、县“6·30”活动办、捐赠资金接收单位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明确属性、定位、职能,强化服务指导工作。各捐赠接收单位涉及“6·30”活动的工作要对同级“6·30”活动办负责,按照“6·30”活动相关规定,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捐赠财产管理。
各级要积极配合省“6·30”活动办建设建好“6·30”活动社会捐赠服务平台相关工作。为适应新阶段“6·30”活动的开展,省拟组织修订《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捐赠管理办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捐赠财产使用管理意见》《广东扶贫济困红棉杯认定办法(暂行)》等制度文件,为新阶段“6·30”活动提供制度依据。新文件印发后,各级要及时组织学习,及时进行政策解读并落地落实。要全面推广使用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捐赠财产使用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历年捐赠统计信息,确保“6·30”活动捐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更加规范化、信息化、系统化。要进一步规范开展“6·30”活动捐赠资金绩效评价工作,落实“6·30”活动捐赠资金的审计整改工作。
各单位要及时总结2021年“6·30”活动情况,于7月30日前将总结报告报送省“6·30”活动办邮箱fpjkr630@163.com,联系电话:020-37289071。
六、2021年扶贫总结大会召开时间?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于2021年2月25日召开。习近平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同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七、40年来贵州的减贫成就有哪些?
440年来贵州省66个贫困县全部如期摘帽、923万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192万人搬迁任务全部如期完成,减贫人数、易地扶贫搬迁人数均为全国之最,在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连续五年为“好”,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精彩贵州篇章。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