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封建统治?

262 2024-11-09 17:29

一、什么是封建统治?

封建统治制度是以封建主占有土地,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而封建主则是由君主分封的,封建主有义务保卫君主。而君主也有义务保护自己的封臣。

封建统治是一种政治制度,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其基本形式是封建等级制和庄园制。农民(或农奴)耕种土地所有者的土地绝大部分产品交纳给封建主。上层建筑主要是以等级制为特点的封建制国家。

封建制度有三大最基本的特征:领主、封臣和采邑;封建制度的结构由这三大元素配合。领主是拥有土地的贵族,封臣是拥有领主所分封给他们土地的人,而这些分封出的土地就是采邑。

二、酋长是封建统治吗?

酋长国就是由酋长统治的地区。在阿拉伯世界,酋长指的是部落首领。古代时期,酋长制度在阿拉伯地区非常普遍,各个部落都有自己的酋长,在部落之内,酋长属于绝对的权威,基本等同于君主,国王。但到了现代,情况发生了变化。

到了现代,各个部落逐渐向现代国家演变,作为部落首领的酋长也有一部分成为了国家元首。但并不意味着酋长国等同于君主国。在现代的阿拉伯世界,要想分辨一个国家是否为君主国,除了看国家的名字,还要要看国家元首的称呼。

如果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元首称为埃米尔,那么这个国家属于君主立宪国,比如卡塔尔,科威特,元首都称为埃米尔。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国名虽然是酋长国,元首却称为总统。

三、封建统治为什么会被推翻?

1 社会发展的趋势。

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经历了由盛到衰,转而又由衰到盛的不断的循环过程,使人民生活不能得到保障,特别是明朝和清朝在将封建统治推上顶峰的同时,也使民族矛盾激化,又为后来的被列强侵略奠定了基础。

一切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使得封建统治被推翻。

2 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由于统治者所采取的铁碗政策和广大人民对于科学的盲目,加上生产力落后,终于使封建统治退出了历史舞台。

四、农奴要承受哪些形式的封建统治?

封建农奴制是封建社会中封建领主在其领地上建立起来的剥削奴役农奴的经济制度。由于被剥削的主要对象是农奴,故名又称封建领主制。

在这种制度下,少数封建领主或农奴主占有土地、山林、草原和河流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并部分占有农奴;农奴从农奴主手中分得一块份地,作为代价他们必须无偿耕种领主土地,服各种劳役,并上缴大部分劳动产品。农奴制的基本特征是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得不依附于农奴主。而农奴主则利用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对农奴实行超经济的强制剥削。

农奴制的地租形式主要是劳役地租,辅以少量的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五、封建帝制和封建统治有何区别?

封建帝制和封建统治有明显的区别。

封建帝制是指以帝王为中心,通过封建制度来组织国家政权和社会秩序的形式。

在封建帝制下,帝王掌握最高权力,颁布法律、管理国家事务,并以封地和封爵作为对臣民的奖赏和控制手段。

而封建统治是指利用封建制度来统治的方式。

在封建统治下,各级封建主依附于中央政权,通过分封封地、控制土地和农民,实行统治和剥削。

封建帝制是封建统治的一种形式,二者在权力分配和组织形式上存在差异。

封建帝制注重中央集权和帝王的统治,通过授予封号和封地来控制贵族及其他统治阶级,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而封建统治强调封建主的地方统治权,地方封建主通过掌握土地和农民,实施统治和剥削。

封建帝制强调帝王的绝对主权,而封建统治则注重地方封建主对领土和臣民的控制。

总结:封建帝制和封建统治的区别在于权力分配和组织形式上的不同。

封建帝制着重于中央集权和帝王的统治,而封建统治注重地方封建主对地方的统治与剥削。

六、儒家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表现?

儒家思想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统治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年之久,并不断被继承绝非偶然。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 被统治者所采纳

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时期,春秋战国属于混战时期,礼治已经无法适应当时的社会趋势,儒家思想在当时的混乱年代必然无法得到重视。先秦时期,李悝携《法经》入秦,秦始皇在法家思想的指导下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国家。法家思想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导思想,秦朝将法家的思想推向了极致,立法上采取严刑峻法的策略,同时实行文化专制。汉初的统治者总结秦朝二世而亡的基础上,认识到了秦法严峻,一味的严刑酷法会导致政权的颠覆。提出“以无为思想放弃对秦法运行的干预,即无为而治,废除行政干预”,因此,汉初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道家思想被统治阶级推上历史舞台,主张清静无为、约法省禁、与民休息、尊主安民。

汉武帝即位时,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上述政治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而儒家的仁、礼、孝、义思想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终于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

2. 不断革新

孔子的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在春秋战国并不能适应当时统治者的要求。

孟子在孔子基础上提出“仁政”“民本”学说。主要思想:

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因而他要求人们重视内省的作用。

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仁政就是对人民"省刑罚,薄税敛。"他从历史经验总结出"暴其民甚,则以身弑国亡,"又说三代得天下都因为仁,由于不仁而失天下。强调发展农业,体恤民众,关注民生。 他又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认为君主必须重视人民,"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君主如有大过,臣下则谏之,如谏而不听可以易其位。至于像桀、纣一样的暴君,臣民可以起来诛灭之。他反对实行霸道,即用兼并战争去征服别的国家;而应该行仁政,争取民心的归附,以不战而服,也即他所说的"仁者无敌",实行王道就可以无敌于天下。

在价值观方面,他强调舍身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强调要以"礼义"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能为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放弃礼义,"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在战国弱肉强食的环境下也不被统治者所接受。

到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且在孔孟思想的基础上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皇权天授”等学说,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大大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为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一时的贡献。

随着历史的发展,每当儒家思想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时总有一批学者进行发展、革新,从而使其更加符合社会意识形态,更加能稳定社会政治、经济等,从而涌现一大批儒学大师,如韩愈、程颢、朱熹、陆九渊、王守仁、黄宗羲、顾炎武等,也涌现了不同学派如: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等。

七、历史上帝国统治封建统治啥意思?

帝国制度是天下行政系统统一,所有官员由皇帝领导的政府任命,所有税收上交中央,不存在小王国;封建制度在我国是指像西周那样的模式,天下由各大姓氏领导的诸侯国组成,只有一个名义上的天子,实际上诸侯国内的管辖权都是诸侯自己。

八、云南哪年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云南在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九、儒家文化为什么被封建统治者采纳?

儒家强调仁义道德,

显然反对暴力革命,

从而削弱革命斗志,

便于维护反动统治!

十、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封建统治?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洋务运动主要是一场由失败的封建大地主统治阶级领导的自救运动,同时该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打开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缺口,也促使了国防的近代化,而且洋务派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

洋务运动又称为自救运动、自强运动,前期的口号是“自强”,后期的口号是“求富”主要的指导思想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为恭亲王奕欣和文祥,地方代表人物有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

而洋务运动采用的是西方技术和设备进行生产,属于近代企业,虽然洋务派后期创办的民用工业,在投资上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形式,但是本质上属于带有封建因素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